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1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一起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2
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他以為把握知識應當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所以他在教學實踐中異常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題目。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啟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說僅有當學生進進進取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啟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啟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啟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鬃右詾,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了解學生的熟悉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本事?鬃咏逃某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于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本事。
學思結合
孔子一向夸大學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貼合人的熟悉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鬃涌浯髮W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我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這說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往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饜飫終日,無所專心"(《論語陽貨》)?鬃拥膶W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學以致用
孔子很夸大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也就是說,盡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往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說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于治理政事會有什么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推行其政治抱負,練習學生能夠出仕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學而時習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說,學習了,然后再經常溫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歡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悅么孔子還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系的看法,是貼合教學規律的?鬃右詾閷W習靠多聞多見,往偽存真。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于見聞,即認真學習,對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謹慎地說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能夠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復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讓我們一起為弘揚國學而努力吧!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3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于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么教,有什么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著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小學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蓖ㄟ^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小學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范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松松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溫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安磺笊踅,”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八刈x”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說,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獲。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么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里,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讓人們仿佛徜徉于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小學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群攢動。舞臺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著。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里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著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了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里,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4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墩撜Z》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里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墩撜Z?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業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扎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并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扎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里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展規律的。由于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后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么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并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斗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F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于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游,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個中國人。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穿越兩千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初讀《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說的安貧樂道,現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系!墩撜Z》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干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貧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9-13
讀國學心得體會03-01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10-30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8-28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精選)07-06
讀國學經典05-27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07-19
[優]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