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美術上冊11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4 10:59:35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六年級美術上冊11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六年級美術上冊11課的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了解廢品雕塑的造型特點和文化意義;能發現并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的形狀與特征,用各種立體造形的方法創作有趣的人像。

      過程與方法:能從生活中發現各種廢舊材料的形狀與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進行嘗試和研究,運用多種立體造型的手法進行創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利用廢舊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藝術魅力和文化含義,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廢舊物品制作人像的創作與表現

      教學難點:

      廢舊物品制作人像的總體形象把握與表現,廢品雕塑的審美特點

      達標規程:

      討論——概念——分解分析——欣賞理解——合作表現——自評互評

      教具準備:

      學生作品及教師作品

      學具準備:

      廢紙筒、方紙盒、木條、麻繩、絨線、串珠、紐扣、雜物

      剪刀、膠水、透明膠、雙面膠

      教學設計:

      廢品雕塑藝術的藝術語言較為有趣生動,可以使得學生樹立起廢物利用和環保意識。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選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的廢舊物品人像制作作為入手突破口,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運用切挖、鏤刻、卷折、拼貼、接插或添加使之立體起來,并且圖上絢麗的色彩。從中激發起學生的聯想,飛動想象。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劃完成學習任務。課堂設計中加強課堂評價,評價中以學生互評為主,增進學生的了解與友誼,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廢品雕塑藝術的教育與審美功能。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2. 導入新課:

      欣賞與討論:畢加索的雕塑《牛頭》的表現方法。

      畢加索是“現成品”雕塑的先驅者他利用實物通過想象和重組,創造出有新意的作品!杜n^》由一個廢棄的自行車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這是一個風趣而簡單的游戲,但是要使他們具有意義就必須對要創造的物體形式各種微妙的含義有極好的理解力,而且對于一位西班牙的藝術家來說,牛還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過塑造、雕刻、鑄造等手段創造的具有三維空間的藝術形式。雕塑的歷史悠久,人類的祖先曾創造出無數令人驚嘆的雕塑藝術珍品。

      20世紀以來,雕塑在創作觀念、內容、形式、材料與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和發展。

      問題:藝術家為什么要用工業元件和廢舊材料來創作藝術品呢?

      討論:人們對地球資源的過度開發與利用,使用過多的次性物品,對地球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而藝術家充分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變廢為寶,成為一件件藝術品。

      廢品雕塑藝術:利用廢舊材料來塑造、雕刻、鑄造、拼貼組裝雕塑藝術品。

      認定目標:《廢品與藝術品》趣味人像制作

      3. 導學達標:

      展示教師以及學生的部分優秀作品。

      請同學分析制作趣味人像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段,如何表現出三維立體效果?

      先用切挖、鏤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貼、接插或添加,使之立體起來。

      教師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鏤刻法拼貼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為頭像加上頭發、帽子和飾物。

      教師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絨線編制制作頭發,用色卡紙制作帽子等。

      發現所帶廢品的形狀、質感、顏色等它們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豐富、奇特。

      4. 作業要求:用廢舊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組討論出作業的主題,交換交流所帶的廢棄物品,設計構思制作一件廢品雕塑藝術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廢棄物品及工具時注意安全使用。

      5. 學生課堂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師生互動,共同加工完成作品。

      學生大膽想象及制作表現。

      達標測試,教學反饋

      6. 學生作品的自評互評

      7. 教師總評小結:

      “大家都非常心靈手巧,利用廢舊物品能夠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藝術人像,具有極強的藝術張力表現力,都變為了生活的美術大師!

      12《保護文物》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制宣傳小報,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課前準備:

      1. 老師準備:

     。1) 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 就事先了解當地博物館或文物保護單位,以便組織學生參觀。

      2. 學生準備: 鉛筆、彩色水筆、顏料、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 引導學生欣賞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 分小組討論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 教師講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過程和成就,讓學生了解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

      2.發展階段

     。1) 教師講解一些資料展示卡、宣傳小報和實物仿制的方法,為學生更好地作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2) 作業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評價、欣賞。

      3.收拾與整理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4.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家多搜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盡力尋找生活所在地的歷史文物,增進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加強保護文物的責任意識。

    【六年級美術上冊11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術上冊教學設計03-10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02-06

    美術教學設計11-09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8篇03-12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11篇02-06

    數學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7-04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7-05

    六年級上冊《山雨》教學設計06-25

    數學六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6-03

    大班美術教學設計02-18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