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

    時間:2024-11-07 12:38:38 設計 我要投稿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1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形式,在廣大學生中營造一種關注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搭建起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臺,促使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心系他人、幫助他人,經研究,校團委聯合“心靈驛站”工作室決定在今年五月份開展我校第二屆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悅納自我關愛他人

      二、主辦單位:

      團委“心靈驛站”工作室

      三、活動對象:

      全校學生

      四、活動內容:

      1、 “悅納自我、關愛他人”手抄報大賽

      時間:5月3日——5月25日

      2、“悅納自我、關愛他人”征文大賽

      時間:5月3日——5月25日

      3、“促心理健康創和諧校園”黑板報設計活動方案

      時間:團委安排

      4、“‘漫’感心理‘畫’行健康”心理健康漫畫評比

      時間:5月3日——5月25日

      5、經典心理影片展播

      《hello,樹先生!》(5月12日晚6點30分)(團委安排)(時長88分鐘)

      ?心理游戲》(5月19日晚6點30分)(團委安排)(時長105分鐘)

      地點:心遠樓二樓報告廳

      6、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展板

      時間:5月14日——5月20日

      地點:文心樓一樓大廳(針對學生)、食堂東門(針對家長)

      7、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講座,計劃聘請翔平心理培訓中心z老師;

      時間:待定(團委安排)

      高二學生“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由本校z老師主講。

      時間:5月26日(團委安排)

      地點:心遠樓二樓報告廳。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

      2、掌握達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當事者在那種狀態下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發展自己身心的潛能!⒚绹业亩x

      這只是眾多關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雖然各種概念在細節的表述上有所差異,但它們都突出了“適應”和“潛能”這2個重要的地方:人是社會的動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過社會性行為表現出來的,“適應”這個社會與否就成為心理機制是否正常運行的標準。其次是“潛能”,之所以強調“潛能”是將人看成一個發展的個體,像同學門現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斷的成長就是一種發展的體現。

      有位同學對我說:“沒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蓋起來而已!”其實,所謂的良好心理狀態,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環境許可的條件下發揮最佳心理功能狀態,就能稱之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幾位男生在打打鬧鬧,其中一個開玩笑地指著另外一位同學對我說:“老師,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神經病”這樣的口頭禪,那我們現在來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在哪里?(學生討論)

      2、心理健康的標準: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間,同學們有測過自己的智商嗎?(學生回答)

      估計同學們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還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

      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學,誰能跟大家說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呢?

     。▽W生回答)說的不錯,看來大家都能正確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就代表你們有明確的自我意識能接受自己。那么,你們對他人的優缺點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據可靠的消息,我們班的班長是個大好人,你們說呢?(學生笑)但是我還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請哪位同學來拍拍班長的馬屁說說他的優點?(學生回答)恩,大家都說的很好,看來我們班還是很有前途的嘛,有這樣的一位好班長。從上述大家的.發言,看的出你們都能公正的評價他人和接受他人,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個標準。

      情緒樂觀穩定,反應適當、正確:每個人都有郁悶的時候,郁悶時我們會繃著個臉,面無表情或者皺著眉頭,但是你有可能把這樣的表情持續一天、兩天,你有可能連續一個月兩個月都是一張苦瓜臉嗎?(學生:幾個小時就好了~~)還有,你們現在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在聽我講課,我突然把一位同學叫起來,劈頭蓋臉的把他罵一通,你們覺得,他這時候會有什么感覺?他會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愉快嗎?

     。▽W生:不可能……)是啊,這時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覺得非常的委屈,這就是情緒反應的適當與正確。

      人際關系和諧:請同學來談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如何?(學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反過來促進心理健康。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后面會有專題來介紹。

      符合年齡特征:你們小時侯都玩些什么游戲?(學生討論)那你們現在還會玩這些游戲嗎?(學生:不會~~)如果有同學還在玩幼兒園時的游戲的話,請我單獨面談。(學生笑~)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條標準就是人的行為要符合自身所處的年齡發展階段。

      以上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同學們看看板書對照自己的情況是不是夠健康。我看,大多數同學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偶爾有一些情緒低落,或者是自己認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我調節過來就可以了。如果還是無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傾訴,宣泄一下,或者來學校咨詢室,讓老師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

      3、心理健康的意義和作用:

      為什么我們要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要有學校心理咨詢室呢?

      下面,我們來說說心理健康的意義和作用,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布雷迪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兩只猴子綁在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稱為“執行猴”,心理學家訓練它每過20分鐘按動杠桿一次,否則,它和另外一只猴子都會遭到電擊。在這種情況下,那只可憐的“執行猴”得了胃潰瘍,而那只無所事事的猴子卻什么事情也沒有。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因為那只“執行猴”長期處于緊張和焦慮之中,心理上的不健康最終導致了生理問題的出現。所以,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作用在于,有利于生理的健康。

      促進智力的發展,發揮潛能:同學們,試想一下,假設你們在考試之前已經做了完全的準備,可是一上考場你就兩腿發軟,頭暈眼花,雙手冒汗,腦袋一片空白,請問你 又如何能取得好成績呢?只有在良好心理狀態下你才能最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健全人格的保證:同學們,你們希望和心理健康的人交往嗎?(學生:是的。)那你們為什么不太愿意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呢?是的,因為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不好相處,為什么呢?因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保證,如果心理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4、維護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既然心理健康那么重要,那我們應該采取那些辦法來解決心理的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適應環境對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掌握適應環境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心理專業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主題活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充分體會在新環境中自我的力量,對自己產生信心,對未來更有期待。

      二、教學方式:

      教師啟發引導、主題活動、師生討論

      三、教學形式:

      專業測試、活動、討論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心理課簡介和適應性能力測試

      一、引入:心理學名詞解釋

      1、問:何為心理學?

      心理學的英語名稱為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變而來。Psyche指soul,即靈魂;logos指discourse,即講述。

      因此心理學是指:闡述心靈的學問。

      2、為何在高中階段開設心理課程?

      心理課可以使我們增加與人溝通的技巧,增強自信,健全人格。

      二、介紹心理咨詢室

      問: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人會去做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室針對所有健康人群的,每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成長的煩惱和困擾,我們把這稱為心理成長問題,這個不是疾病,而是所有正常人都會出現的一種狀況,就像每個人都患過感冒一樣。心靈也會感冒的。做心理咨詢就是一種自助的行為,為自我成長掃除障礙。他與精神病的差別在于:精神病是不自知的。我們的心理咨詢室在二樓,每周一到五的中午12:00——13:00開放,歡迎大家前來咨詢。

      三、新高一新要求

      心理課是一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程,因此有與眾不同的要求。

      1、希望大家能在活動中體會自己的心理狀態,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2、心理課要求大家動時動,靜時靜。

      3、準備一本本子,他的名字是“回音壁”,我們在課堂上做活動時需要用到。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理軌跡,也可記錄自己的心理體會和感悟。

      四、讓我們成為朋友

      請同學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彼此了解。

      五、心理測試:環境適應能力測試

      《心理健康測評》p1319

      50分以上:非常好

      30——50:較好

      20——30:一般

      20分以下:較差

      六、建議

      1、環境適應能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環境適應能力強,則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集體,對自己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2、對于希望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同學來說,可以做到以下2點。一是多與新同學交流,不要因為陌生感而拒絕和人交往,積極主動的態度會讓你更快適應。二是多與老師交流,尤其是在學習上初高中轉換的'學習問題,這樣可以幫助你在學習上有所進步。

      3、對于20分以下的同學可以到心理咨詢室來和我聊聊,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盡快適應環境。

      第二課時:我的名片

      一、引入:

      高中生活是人生的又一個起點,這是一個向童年揮手告別的日子,也是一個邁向成人的驛站。我們應該重建一個新的形象,讓自己在積極進取的環境中更好的發展自己。

      二、主題活動:我的名片

      1、要求:

      設計一張個性化的名片(可自畫像)

      1)、不寫名字

      2)、寫出自己的個性特征

      3)、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事物

      4)、希望給他人留下的印象

      5)、最欣賞的一句格言

      2、將全班同學的名片集中打亂,請同學們隨機抽取,猜猜名片上的人是誰。

      3、分享活動體會:

      你認出了哪些同學?

      又被哪些同學認出?

      你開心嗎?為什么?

      三、總結:

      有些同學的名片被其他同學認出,說明你在短短的2周時間里已經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了,而沒有被同學認出的同學也不必沮喪,相信今天的活動能使周圍的同學更加了解你,沒準已經有人打算和你做好朋友了呢。

      第三課時:理想班級

      一、引入:小故事“鉆石就在你身上”

      有的同學總是抱怨自己所在的班級不夠好,自己的班級不如以前初中時的班級,那你有沒有想過讓他成為你心目中的理想班級呢?

      二、主題活動:“金點子”

      要求:

      1、分組:每組4——6人,推選組長

      2、請你為你的班級出出新點子,組長記錄

      3、組長交流并板書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討論:

      1、學習氛圍

      2、環境衛生

      3、班級活動

      三、分享各小組的金點子

      看看哪個小組的金點子多,選出一個最佳小組。

      標準:可實行;新穎

      四、總結

      我們自己的環境要靠自己來創建,大家是一個集體,班榮我榮,良好的環境能給你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職責來創造它。

      五、課后反思:

      適應新環境模塊對于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增強學生在新環境中的信心是有莫大幫助的。一個集體從無到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集體中,有的學生步子快些,有些慢些,但是快的同學會在學習上占有更多的優勢。因此先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適應能力,再讓學生通過“我的名片”來了解他人,最后讓學生為集體群策群力都能使他們盡快的適應。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4

      活動主題:

      培養自信心的團體輔導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2、通過訓練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3、指導學生學習培養自信心的方法。

      準備工作:

      1、進行自信心測試:“自信心自測”、“自信程度自評”。

      2、關于氣質的心理健康輔導。

      3、進行團體活動分組。

      4、制作輔助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請同學們通過以下對話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現象。

      課件一:自卑的心理現象(錄像片斷)

      對話:

      甲:“你怎么不去參加外語朗誦比賽?”

      乙:“我怎么能行呢?”這段對話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這表現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師:自卑心理就是還沒有開始做某件事時就已斷定自己不行的情緒,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課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沒有勇氣趕上去,悲觀失望、消極處事,十分不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壓抑開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沒而告終,過于自卑等于自我毀滅。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們必須沖破自卑的束縛,消除自卑心理,培養自信的心理品質。

      三、消除自卑、培養自信

      教師:要消除自卑,必須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了解自卑產生的.原因

      課件三:

      身上帶著細鏈子的大象(圖)。

      由此畫面引出心理學家關于大象的成長實驗:

      一只大象從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鏈子鎖住,經過無數次努力都不能掙脫鏈子的束縛站起來。長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掙脫鏈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鏈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會去努力。這是為什么?學生:因為小時候每一次想站起來都站不起來,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認識。教師:過去的行為結果告訴它自己不行。其實它現在行不行?學生:行。教師:這就形成了自我認識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必然產生“錯誤的肯定”。這種“錯誤肯定”是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產生“錯誤肯定”的原因很復雜,對人來說,除了行為結果之外,還有他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不恰當評價和反應。

      課件四:

      產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認識與真實自我之間存在差異。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5

      一、活動設計:

      1、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在社會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矛盾的存在,家庭也不例外。通過填寫“家庭寫真”問卷和小記者的采訪,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認識到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難免的,是很普遍的。

      2、通過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使學生了解一些影響家庭和諧、引起家庭沖突的原因,并學會解決家庭矛盾。

      3、通過共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家是愛的港灣,只要對家人充滿愛心,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4、當前,獨生子女家庭日趨增多,家庭問題也不斷涌現。相當一部分家長日夜操勞,給兒女吃好的,穿好的,過份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學習好,考上大學就行。不少學生在家里除了學習之外,對家務事不屑一顧,連“舉手之勞”都沒干過,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與素質教育是相違背的。通過短劇表演,啟發學生體驗學生父母的辛勞和苦心,向父母奉獻愛心。

      二、輔導目的:

      1、了解自己的家庭,認識自己與家的關系。

      2、認識家庭矛盾產生的原因。

      3、學會解決家庭矛盾。

      4、學會體諒父母,用行動表達愛心。

      三、輔導方式:

      1、講述與討論。

      2、小記者采訪。

      3、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

      4、自我表述。

      四、輔導前準備:

      1、通知學生收集有關描寫“家”的語句,每個同學準備三句,越多越好。

      2、挑選四個小記者,準備對每個小組的同學進行有關家庭沖突的采訪。

      3、準備三至四個貼近學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讓幾個同學編排小品表演。

      4、給每個同學準備一份“家庭寫真”問卷。

      五、輔導時間:

      二課時

      六、輔導場地:

      教室

      七、輔導步驟:

      (一)教師講述:提到家,相信絕大部分同學都會倍感溫馨。家到底是什么呢?現在的你也許這樣認為:在家中得到滿足和幸福的時候,家是樂園;每當與家人發生沖突和矛盾的時候,家又成了牢籠。不管是樂園還是牢籠,家是我們一生都難以割舍的地方。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家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你也許會找到答案。

      (二)每個同學寫三句以上有關“家”的句子。

      (三)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份“家庭寫真”問卷,讓學生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使學生從了解家人的個性及貢獻開始,了解自己的家庭,逐步學會對家人表示感激,為家庭作些奉獻。

      (四)教師講述:從同學們填寫的“家庭寫真”看,每個人都有與父母不和的時候,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難免的,是很普遍的。與父母有沖突是我們長大了的標志之一,我們既不要忌諱它,同時又要積極想辦法解決。

      (五)小記者采訪

      1、四個小記者分組進行采訪,了解各人與父母有哪些沖突,由什么原因引起。

      2、小記者交流采訪結果,歸納產生沖突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父母過于嘮叨。

      (2)父母過于專橫,對孩子干涉多。

      (3)父母按自己的愿望來塑造孩子,總是對孩子不放心,甚至監控孩子的行動。

      (4)孩子不愿做家務。

      (5)孩子貪玩,放學不按時回家。

      (6)孩子經常與同學長時間電話傾談。

      (7)孩子看電視過多,影響學習。

      (8)孩子學習得過且過,考試成績不理想,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六)孩子與父母沖突的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

      由幾個同學按事先準備好的情境需要認真扮演。全體同學針對情境中的情況進行討論,歸納出解決矛盾的步驟與方法。

      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情境中的人物沖突是什么?自己與哪一種情境相似?

      2、各種情境中人物發生沖突的原因是什么?

      3、解決沖突有哪些方法?(重點)

      4、哪些方法是雙方可以接受的?

      5、哪些方法是雙方都無法接受的?

     。劾

      情境一:某學生的房間。桌子上堆滿各種書、資料、文具,床上被子、毛巾亂成一團。該生因找一本參考書正在著急地亂翻。這時母親進入房間,指責該生懶,平時不收拾東西,雙方發生沖突。

      情境二:晚上,墻上的掛鐘時針已指向九點,某學生仍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此時已臨近段考。父母催促該生做作業和復習功課,該生充耳不聞,父母忍不住嘮叨幾句,雙方發生沖突。

      情境三:某學生的父母讀中學時遇上“xx”,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力以赴關照孩子,希望他將來考上大學。但該生平時得過且過,每次考試成績均在60-70分之間,有時甚至不及格。常因成績不好與父母發生沖突。

      情境四:某學生從初三開始感到回家成了一種負擔,一想到進了家門舉手投足都要受父母的監控就心煩不安。該生父母是勤奮的知識分子,總是按他們的想法來塑造孩子,反對孩子看與考試無關的課外書和電視電影,禁止孩子與同學聚會等等。某天晚上,該生下晚自習回到家后即安靜地在房間里寫日記。母親探頭探腦地走進來,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往日記本上瞟了幾眼,扔下一句話“時間不早了,該干正經事了”。父母的過分操心和干涉,使該生感到討厭、無奈和壓抑,常和父母發生沖突。 教師結合學生的表演和討論向學生強調:一般來說,在孩子與父母的沖突中,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的。正如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由于所處的時代與環境不同,思想感情不一致,兩代人意見不同發生沖突是極平常的事。父母往往由于自身的經驗,習慣于堅持自己的看法,作為兒女,應仔細分析父母與自己沖突的原因,對于正確的意見應該接受,對于不正確的意見應心平氣和地解釋。如果我們能主動承認錯誤或忍父母一時之氣,等父母氣消之后再主動與父母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通過恰當的方式讓父母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我們,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在家中與父母發生沖突時,作為兒女,應做到以下幾點:

      (1)體諒父母的苦心。

      (2)用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用理解撫慰父母的煩惱和憂愁。

      (3)多與父母交談,讓父母感受到愛的回贈。

      (4)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原諒父母的過錯。

      記。褐灰獙胰顺錆M愛心,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

      (七)體現父母辛勞的短劇表演。

      由幾個同學按事先準備好的情節站在父母的角度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再現父母為孩子付出的辛勞。全體同學體驗父母理家的難處,交流感情。

     。劾

      情節一:做教師的母親從早上6:00起床,操勞一日三餐,上班、料理家務、關照孩子,直至晚上9:30才開始備課,改作業。

      情節二: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舍得付出一切,而自己則一切從簡。(為孩子買學習用品、資料、請家教,選擇好的學校,給孩子買新衣新鞋……等;自己多年未添置新衣,舍不得外出旅游……等)

      教師歸納:我們每個人都有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溫馨和睦。在“我與家”這一課結束前,我提醒同學們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千萬別只顧從家中索取而忘了向家人奉獻。家是很具體的,假如一個媽媽既不操持家務,又不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就會懷疑她是否愛家。我們大家也是一樣的,假如你天天只會從父母那里要這要那,不斷地索取,而從來不會體諒父母的苦心,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能說你是愛家的嗎?肯定不能。如何愛家,如何回報父母呢?請同學們課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愛家計劃”,然后根據計劃落實到行動。最后我祝愿同學們家家和睦,人人幸福。

      (八)小記者朗誦

      我與家

      家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一日之中,我們的胃在這里得到滿足,我們的心靈也在這里得到滿足。家不僅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之處。

      家是一部書,當你打開它仔細閱讀時,會感到五彩繽紛、回味無窮。

      家是港灣,當你累的時候,讓你停泊、休息;也是人生旅途上的加油站,當你遇到困難、受到傷害時,給你加油、充氣,讓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風帆。

      家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充滿溫馨與希望;夏天,充滿熱烈與沉重;秋天,充滿收獲與祥和;冬天,充滿寧靜與緬懷。

      家是一條溫暖的河,平時風平浪靜緩緩流淌,當生活的變故激起浪花時,它就會調整流向,給我們乘風破浪的力量。

      家是實現渴望的地方,人生不能沒有渴望,有了溫暖的家來烘托,我們就會放飛渴望,兌現渴望。

      家永遠是我們心中的驛站,既能讓我們遮風避雨,又能送我們揚帆遠航。

      愛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是愛的中心地。我們心靈中最美好的愿望都環繞著這個中心地。家會隨心一起走,無論是飛越了天涯或是走過了海角,只要輕輕回頭,就會看見我可愛的家。在可愛的家庭中,在人生的四季中,我們正處在歲月的春天。為了演好“我與家”這部人生喜劇,需要把愛心帶進子女這個角色,給養育我們的父母送去一份份溫馨和希望。

      八、補充活動:

      1、落實“愛家計劃”。中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對家長的貢獻和自己應該報答父母的道理很容易認識,但他們往往會只說不幫。所以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訂“愛家計劃”,還要落實到位,進行小結和評比。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獎勵。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愛家行動是值得肯定的,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2、請家長到校座談。把同學們收集的有關描寫“家”的語句及填好的“家庭寫真”給家長看。從家長方面了解家庭沖突和矛盾。要求家長不要過份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吃點苦,同時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過份干預兒女,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設計兒女的未來。此外,請家長協助督促孩子完成“愛家計劃”。教師協助家長及時調整不恰當的期望值。

      九、建議:

      每個學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課前應先做好調查,尤其要注意家庭關系較緊張的以及單親家庭的學生,避免傷害有家庭陰影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家庭調查以及討論、表演時,要給予學生“放棄”的權利,切不可勉為其難。

    【心理教育活動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教案(精選27篇)12-07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模板(精選10篇)12-02

    設計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教案12-06

    心理健康活動設計教案12-02

    幼兒教育活動設計教案幼兒園活動教育設計教案12-06

    大班心理健康活動設計教案12-02

    心理教育活動簡報05-31

    心理教育活動方案02-14

    心理教育活動方案03-21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