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千克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7 15:18:43 設計 我要投稿

    克千克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克千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克千克教學設計15篇

    克千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覺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使學生會以1克和1千克為標準估量物體的質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調查、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學難點:

      知道1千克=1000克,會根據物體的實際質量,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角硬幣若干、黃豆、玉米、紅豆、較輕積木若干、電池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起引入

      1、師出示課件:(1)我的體重是30米。

     。2)媽媽買的水果重2分鐘。

      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說說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后,出示“關于克和千克你了解多少?”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和千克

      小組匯報搜集到的知識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組匯報,并用實例講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組匯報,使同學們親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認識各種稱物品的秤。

      在小組匯報中,展示同學們帶來的秤,并介紹用法。

      5、實際動手操作,先估量再稱重。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匯報、交流。

      三、綜合運用

      1、選擇合適的單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訂正。

      2、將物品與適當的重量連一連。

      指名回答,全班訂正。

      3、糊涂的明明

      通過明明的一封信,找出關于克和千克的知識,看一看明明糊涂在哪?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請與大家分享一下。

      作業布置:

      教材第105頁 第3題

      教材第106頁 第8題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克 g 500克 500克=1000克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方法初滲

      1、 出示:一個大蘋果、一個小蘋果。這兩個蘋果你覺得哪個重?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睛,通過眼睛看大小就判斷出她們的輕重了——板書“看”}

      2、 出示(一個蘋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來和它比比,哪個重?為什么?

      小結出:比較物體的輕重,有時候不能光看物體的大小,還需要我們實際得來掂一掂——板書“掂”

      二、感知1克,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幣。告訴我有什么感覺?{輕}

      2、小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這種感覺之后,同學們可不可以從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幣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組長維護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

      交流匯報:小朋友們找到了嗎?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2)生2:花生。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學生的方法,鼓勵和引導用雙手對比著來掂的方法}

      3)生3:一顆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結:1)剛才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我們說估量兩個物體是否一樣重,我們可以對比著掂一掂。2)那么像剛才同學們找到的一顆花生、一顆棋子、一個乒乓球以及這個1角硬幣都大約重1克?司褪墙裉煲蛲瑢W們介紹的一個質量單位——板書“克”

      4、進一步感知克:一個1角硬幣是1克,那2個是幾克呢?6、8個呢?小組6個、8個同學可以把硬幣合起來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覺?那50克要幾個這樣硬幣呢?100克呢?

      結:雖然1克給我們的感覺很輕,但當100克時,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蘋果重量,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蘋果為什么你們覺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與已知的物品(1克)對比著掂}我們再借用這個方法再來估量一下。生估,師揭曉200克;我們再來感受一下200克的蘋果。

      6、估量鹽。

      那同學們再來估量一下桌上一包鹽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見包裝)}

      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有多重呢?板書——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1千克,1000克=1千克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組輪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兩包鹽。掂的時候要靜靜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覺記到心里去。

      2)如果1克與1千克比較,會產生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因為要1000個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學們可以運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來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嗎?(一瓶水)

      師:同學們都找到這瓶水,找得沒錯。但是為什么都沒找書包呢?(太重)那你估量一下它有多重呢?{異組同學回答,再請同組同學回答,引出爭議:同組小朋友對同一個書包有不一樣的估量,同學們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從而引出“秤”}

      四、認識秤

      1)課件展示各種秤:你認識哪些?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嗎?{師補充簡介一般用來稱哪些物品的}

      2)實物展示天平介紹

      3)如果要稱書包,可以選擇什么秤?用彈簧秤實際稱量。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在各種體驗活動中學習的很愉快,那你們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呢?

      六、看書整理知識,完成書上相應練習

      七、完成課件上的練習題。

      1)改錯題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3)思考題: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

      4)我們說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有很大用處,請同學們回去用你們神奇的手去找一找、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

    克千克教學設計3

      一、課標相關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基于這種要求,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力圖體現以下思路:

      1,用活教材,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尤其對于我們農村的學生,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2,努力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課中,我要充分地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構建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逐步發展到用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重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5—88頁的內容,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學好本節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噸”打下基礎·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在超市購物,使學生感受物品有輕重之分·同時,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僅從商品的包裝標市上可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可以用秤稱,用克和千克來作它們的質量單位·接著,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首先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輔之與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補充;然后在認識各種秤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稱量的機會,充實學生實際稱量的經驗和鞏固質量觀念·最后,在學生建立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學習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初步培養估量物品質量的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培養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ㄋ模┱n型、課時設計

      課 型:新授課

      課 時: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1·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的教具有:教學課件、若干枚2分硬幣、盤秤4臺、天平一架、、曲別針、黃豆若干;500克食鹽2袋、1千克洗衣粉4袋等·

      學生準備的學具有:各種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幣若干枚、玉米和黃豆等·

      2·教法與學法設計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于這一現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并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從中學生積累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學習新課·

      本課設計力圖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伊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選物品背及調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質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并用天平實際操作稱一稱·在學生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聯系實際讀取盤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驗并鞏固質量觀念·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游戲感受輕重

      請幾位小朋友做個小游戲·先請兩位小朋友站在講臺上(一胖一瘦),在找兩名學生上來分別背一背·

      問:背了之后你們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較重、比較輕)

      下面的小朋友,請你左手拿書,右手拿一支鉛筆,你有什么感受?

     。ㄗ笫州p,右手重重)

      2·置疑,導入新課

     。1)剛才我們說到的輕和重表示物體的什么呢?(物體的重量)教師說明重量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數學上我們稱它為質量(板書:質量)·

     。2)生活中表示物體重量是怎么寫的?都有哪些單位呢?(學生借助學具舉例說一說·如一包鹽質量是:300克,一瓶洗潔精呢:500克,牙膏75g、大米5kg等)

     。3)仔細觀察這些數字的后面,你有什么發現?(有用克作單位的,有用千克作單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克和千克(出示課題)

     。ɡ糜螒驑O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態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當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從而能主動的學習新知·)

      (二)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1·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克”和“千克”呢?(學生說一說,在超市,或跟媽媽買菜的時候·)

      2·教師課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裝上標有克和千克·

      (三)認識秤

      1·如果你想知道物體有多重,有什么辦法?請同學們說一說·(用秤稱一稱,看包裝,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沒有外面的包裝,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有多重,怎么辦?

     。ㄓ贸臃Q一稱)

      3·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秤·

     。ǘ嗝襟w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你在哪里見過?平常用它可以稱什么呢?(學生說說)

      4·簡單認識天平·教師邊出示天平,邊講解它的結構以及用法·

      (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A·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師出示1枚2分硬幣,先讓學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覺?(輕,很輕)它有質量嗎?(有)請你估一估,大膽猜一猜,大約有多重?(學生大膽猜一猜,說一說·)

      2·我們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學生上來操作,教師指導)板書:一枚2分的硬幣重1克

      3·掂第二次·請你再掂一掂,這1克是什么感覺?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在學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找出來后,我們來驗證一下·

      5·1個2分硬幣重1克,那么2個2分硬幣的質量是多少?3個、4個、、5個……把每個小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10個、20個、……100個又有多重呢?那多少個2分硬幣的質量就能跟一個蘋果質量差不多呢?(學生掂一掂后再猜一猜)

      6·拿出一個蘋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約有多重?請學生上臺稱蘋果,讀蘋果的質量·(師板書:一個蘋果重約150克)

      2個蘋果的質量是多少?3個呢?

      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進率認識

      1·請學生掂一掂教師指定的物品·(質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約有多重?

     。2)再稱一稱,進行驗證·

      2·拿出500克得洗潔精稱一稱,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潔精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稱上稱一稱·(讓學生觀察指針的位置)

      3·然后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稱上稱一稱,觀察指針的位置,你有什么發現?(一樣重)怎么把它們的關系表示出來?

      板書:1000克=1千克

      4·讀一讀,教師先領讀,學生自由讀·讀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個克嗎?讀時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1千克以千克作單位,1000克是以克作單位·)

      1000 克=1 千克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6·購物游戲,學生買蘋果·要買1千克蘋果,先估一估要買幾個?再自己試一試,(各組匯報1千克里有幾個蘋果?各組為什么數量不一樣呢?)

      7·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約是1千克的物品·(口算冊、數學課本、文具盒……)

     。ㄍㄟ^給1枚2分硬幣稱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先估測后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之間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讓學生體驗與感知·)

      (五)課后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先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1)知道了重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

     。2)學會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還學會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2·知道了1000克=1千克,那么20xx克等于幾個千克?5千克里面有多少個克?7000克里面有多少個千克?

      3·你覺得什么時候用克作質量單位比較好呢?那什么時候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好呢?

      學生討論后,小結:物品質量較大時用千克做單位,物品質量較小時候用克做單位·

      (六)分層練習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問題,有沒有信心?

      1·出示課件:他們的體重分別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題)

      2·填上合適的單位·每位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將錯誤的填空適當分析·(教材P89第四題)

      3·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個乒乓球重約3克·( )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

      4·填一填,你能行·

      2千克=( )克 5000克=( )

      8千克=()克4900克=( )千克( )克

      5·游戲:小青蛙找家·小明給物品做標簽,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做好的標簽弄亂了,請你幫他正確的貼上·

      6·誰是估重小能手·要求:選你喜歡的物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再稱一稱,看看你估的準不準·完成表格內容,最后小組匯報·

      小小估重家:動手掂一掂,大膽估一估,再動手稱一稱,相信你一定行·

      物品的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七)課后評價,自評、他評·

      (八)小小調查員,調查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完成表格·下節課交流·

      (九)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一)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及原因預測

      這是一堂生動地操作實踐活動課!在這堂課中,教師的角色轉變了,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動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以學生所調查的豐富信息出發,靈活的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一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的知識是靜態,如何使靜態知識生動化、情境化?教師通過學生猜想、驗證2分硬幣──稱1千克物品,來體會感悟1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既迎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的樂趣、類化了知識、豐富了視野,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是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活了!情感豐富了!合作意識增強了!這與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離不開,更與教師的設計活動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地經歷了、建構了新知識·

      三是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活中樂、活中學、活中悟、活中索”的特點,具體體現在:①以“活”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樂趣,讓學生從課始就進入用口交流 購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體的重量、用心 感悟物體的之中兩的活動中,探究的興趣 由然而生,達到樂以導激情、以情啟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調動學生樂趣,啟動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向深入發展·從課始的說、看──課中的掂、猜、稱──課尾的掂、想、稱、議的活動中,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學習、團結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測

      1·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可能會出現教學紀律混亂現象·

      2·教學中出現許多學生喜歡的水果、食物,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影響其學習的注意力·

      3·本節課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親身體驗的活動較多,學生的活動量大,可能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現象·

      (三)預測問題的改進設想

      1·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做到分工明確,操作有順序·

      2·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里·

      3·做到由易到難,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親身去操作體驗感悟·

      4·恰當的運用激勵性語言,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地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主動得去體驗,評價一定要正確適當,要客觀,語言要豐富,富有激勵性·

      六、板書設計

      (一)呈現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二)板書設計的意圖、目的

      主要體現本節課的重難點,通過板書,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大約是1克,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學第五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了解1千克的實際重量,著重讓聾生在實踐活動中感識“千克”的重量有多重。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在一年級時接觸過重量,初步有了感知重量的生活經驗,但對三年級聾生來說,還是很少接觸生活中的重量,學習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這次讓聾生在操作實踐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物品重量建立聯系。

      教學內容:

      第40~41頁,千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并認識常用的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電子稱、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知道了,物體有輕重之分,猜劉老師手上的字典和數學作業本那個重那個輕?劉老師的體重和郭曉翔的體重,誰重誰輕?怎么知道的?

      1、物體的輕重有時后用眼睛看一看就可以比較出來了。(板書:看一看)

      2、昨天,老師在超市買了兩袋東西,你知道哪一個輕一些?哪一個重一些嗎?一袋方便面和一瓶飲料。你有什么辦法?(板書:掂一掂)

     。ňo密聯系實際,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眼光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同時也為了激發聾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常用的一個重量單位。

      板書:千克的認識。

      二、新授

      1、認識千克

      生活中,我們稱一個物體有多重,要用到重量單位。(克、千克、公斤、斤、克、噸)都是重量單位。

      千克,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它是全世界統一的,稱物體有多重的單位。千克,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又叫做公斤。

      2、感受1千克

      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師拿出電子秤指導學生稱一袋重1千克洗衣粉,一袋重一千克的大米。然后把稱過的重一千克的洗衣粉和大米,分別讓學生掂一掂,親自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再稱好幾份重1千克的東西,在課堂上順次傳遞。再次感受。

      指出: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

      為了使學生對1千克的實際重量有較深的印象,還可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重量為1千克的物品。1袋精鹽500克,2袋精鹽正好是1千克。

      4、試一試。

      分組活動

     。1)秤1千克面粉,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稱1千克其他物品,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數一數分別有幾個。(橘子、蘋果、棗、黃瓜等)

      5、比一比

      每一小組,憑感覺裝出1千克黃豆,然后到前面來稱一稱再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最準。

      6、估一估

      老師拿的東西重幾千克?

     。〝祵W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操作的情景,提供操作的機會,留給操作的時間,引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知識,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再發現的過程。只有這樣,才真正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現代教育理念。)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課后可以到超市,菜市場里走一走,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

      四、布置作業

      “做一做”,第1題學生自己稱出1千克的蘋果,再數數,1千克的蘋果有多少個?

      第2題,師可以幫學生一起找出身邊重約1千克的物品。

      第3題,班長組織學生課后到衛生室稱出自己的體重,以他為標準估測其余同學的體重。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克千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了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克千克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進一步學習質量單位等知識有著重要意義。但是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而且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千克的內涵和外延比較陌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教學設想

      運用引導探索的教學策略,以“用活教材,練活習題,激活課堂”為教學途經,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生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使學生初步了解用秤稱物體以確定質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體驗一千克的實際重量。

      教學難點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洗衣粉、沙子、臺秤、白糖、雞蛋、實物投影儀等。

      學具:每組有袋裝鹽、一袋物品(小橙、蘋果、雪梨)、臺秤、實驗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學生猜)大家都沒有猜準,老師告訴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體重是53千克。(副板書)

     。ɡ蠋熢僬垉晌煌瑢W:一個胖的和一矮小的學生來匯報他們的體重和身高。

     。ǜ卑鍟

      師生l生2(用什么單位)

      1米56厘米?米?厘米?米?厘米長度單位

      53千克?千克?千克質量單位

      師:象這樣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長短時我們可以用長度單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我們可以用質量單位,質量單位有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的初步認識)

      既然它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ㄓ型瑢W會說——kg,老師補充板書)

     。ㄔO計說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可以用質量單位,而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使得學生在一種很親切的氣氛中,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國際單位,由此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渴望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師先拿出一包標有1千克的食鹽和一袋水果,同學們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驗證呢?(請學生猜,學生產生爭論,若學生說可以掂,師進入2,若學生說用秤稱,進入3)

      2.掂一掂。

      師讓幾位學生掂一掂這兩樣物品,感受輕重,說一說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ㄔO計說明:通過猜來過渡到認識盤秤,通過猜來進一步感受物體的輕重,通過猜來培養同學們的猜測意識和探索能力)

      3.認識盤秤。

      師: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見,到底誰重誰輕,還有什么辦法呢?

      生:用秤稱。

      師:你認識哪幾種秤?(請同學來說)

     。娔X顯示或同學們展示各種秤,電子秤、彈簧秤、臺秤 、磅秤、天平、盤秤等)

      老師拿出實物,請學生一起認識盤秤。

      師:秤面上1、2、3、4、5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幾?

      生:指針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O。

      4.稱一稱。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每組都有幾袋物品,你們愿意稱一稱嗎?各小組合作稱出l千克物品。

      師:每一組稱完以后,小組匯報,填好上表,從表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這一袋1千克蘋果和這一袋1千克蘋果的個數不一樣?

      生:因大小不一樣,大的蘋果每個質量大,1千克蘋果的個數小,小的蘋果每個質量小,1千克蘋果的個數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師:剛才大家已經稱出你們組蘋果的質量為1千克,請每個同學掂一掂。

      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質量,接下來交換物品再掂一掂。學生進行掂一掂活動。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個游戲,你們已經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這里有3個盒子,你們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個盒子是1千克重?

     。ㄕ3個學生來掂,盒子編上號,掂完以后,再用秤稱并證實)

     。ㄔO計說明:感受一千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爭論之后,老師著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自己親身經歷和體驗下感受一千克的實際質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質量觀念后,再通過猜質量的游戲,滲透估計的思想及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

     。5)感受幾千克。

     、賻煟涸僬埬汩]上眼睛,猜猜手里的書包大約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約是幾千克重嗎?(生搖頭,無法估計)

      你們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幾千克有多重?

      在小組里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后再用秤稱一稱。(小組活動后,全班匯報交流)

     、诼撓祵嶋H。

      師:在你的身邊任意找一樣東西,先掂一掂,估計出它的質量,再用秤稱出它的質量。

      你能以千克為單位說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質量嗎?

     。▽W生匯報,老師展示課件中拍攝到的物品質量)

      師:看來,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來表示物體有多重。

     。ㄔO計說明: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時還特別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愛數學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基礎題。

     。1)媽媽買來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個蘋果重2千克,照這樣()個蘋果約重1千克。

     。3)

      2.提高題:亮亮給外公寫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后,卻笑得直不起腰來,我們看看亮亮寫了些什么呢?

      外公: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很好,體重已達32厘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游啦!我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每張門票價格是5千克,在那里我看到了許多動物,有我最喜歡的重達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長達2千克的長頸鹿,我玩得可高興啦!

     。ㄔO計說明:通過基礎題的訓練,使學生鞏固對質量單位“千克”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千克和幾千克的質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目標;通過提高題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弄清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區別。而且,通過訓練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使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加強學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

      我們知道質量單位還有很多,比如說一枚硬幣的質量,若用千克做單位合適嗎?用什么單位合適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去了解,今后我們再共同來研究。

     。ㄔO計說明:這環節的設計不僅對全課做了較好的總結,而且調動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作業設計

      1.調查三位同學的體重,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質量關系。(要求和目的:可與一個體形較胖的,一個體形較瘦的和一個中等體形的同學聯系,相互告知自己的體重,比較體重;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與1千克鐵比較,哪個重一些?(目的: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棉花和鐵感覺上好像一輕一重,但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的)

      3.游戲:由爸爸媽媽選定家里某一物品,讓你猜一猜這個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學生實際操作并與爸爸、媽媽討論,匯報采用的方法應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教學反思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看似簡單,其實難以把握,主要是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經驗告訴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這個過程不能完全由老師來包辦。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多方位體驗。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走進生活,激發興趣。

      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所體驗,只不過由于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靠觀察得到,所以教學開始首先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的質量單位,使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法定單位,由此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質量單位的欲望。

      2.操作體驗,認識概念。

      在教學中,老師著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再通過猜質量的游戲和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感受幾千克的重量,在設計中滲透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愛數學的目的,體現了“在需要中學”的思想。

      3.運用圖片、實物,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集體觀察了學生帶來的各種秤和配套的教學圖片,目的在于突破難點、加深印象。了解商店物品的質量,介紹各種秤的名稱及盤秤稱量方法;讓學生稱2千克、3千克及幾千克等物體的重量。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以“體驗”為學習形式貫穿始終。但我想,對于什么是體驗?究竟怎樣體驗?學生是否體驗到了?體驗到了什么?還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克千克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四冊《克和千克》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選擇是單的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質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1克和1千克觀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量觀估測物體的質量。

      課前準備:

      1、兩袋食鹽,一些紅豆

      2、一臺盤稱、一個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輕重。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蘋果和乒乓球),請你告訴老師,誰重誰輕?請同學們一手舉起數學書,一手舉起一支筆,掂一掂有什么感覺?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在生活中,稱物體質量的時候都用哪些單位、?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二、明確學習目標

      認識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估測物體的質量。

      三、指導學生學習標桿題,展示反思、點撥標桿題:課本86頁內容學習要求:

      1、掂一掂:兩粒紅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種?

      2、用秤稱一稱兩粒紅豆的實際質量。

      3、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克。

      4、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他的質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兩袋這樣的食鹽有多重?

      6、稱一稱,兩袋這樣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

      7、說一說:通過計算和稱你發現了什么?

      8、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類比訓練課本89頁第4題反思說說你是怎樣估測出物體質量的?

      四、強化訓練,拓展延伸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1個雞蛋重約50

     。2)媽媽的體重約50

     。3)一個乒乓球約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請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問題。姥姥: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五、反思小結

      說一說在本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六、本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表示質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8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標: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活動中明顯體現;

      3、情感目標:學生能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在學習過程中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三、教學重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五、教學具準備(略)

      六、教學呈現:

      一、設疑自探

      1、開門見山,直奔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克和千克"

      2、質疑: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生: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沒有學習這個內容以前還是有部分同學不知道的)

      師:在你們生活中見到過"克和千克"嗎?誰來當小老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

      師: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重量單位。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想提嗎?

      生: 克和千克哪個單位大?

      什么情況下用克作單位?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怎么稱物體的重量?

      (如個別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給出。)

      二、指導自學新知

      1、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抽取幾個有針對性地板書如下:

      一根牙膏是30克

      生:一袋大米30千克

      生:一袋蝦條15克

      生:爸爸的體重65千克

      生:一袋感冒藥5克

      ......

     、潘伎:

     、倏撕颓Э四膫單位大?

     、谑裁辞闆r下用克作單位?什么情況下用克作單位?

      學生先獨立探究,然后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行間巡視)最后全班交流。

      學生小結。

      2、感知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

     、盘骄:1克有多重?

     、僮詫W課本

     、诶米郎系膬煞钟矌艅邮指兄。

     、壅疑磉叴蠹s重1克的物體,小組交流。

     、铺骄:1千克有多重?

     、僮詫W課本

     、诶靡淮匆路蹃砀兄。

     、壅疑磉叴蠹s重1千克的物體,小組交流。

      3、探究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

      師:1千克和1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可能能說出來,如說出則讓學生當老師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說出,先讓學生自學書,再用實物動手實踐一下)

      4、認識生活中的秤

     、鸥鹘M之間先互相介紹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然后集體匯報,介紹得不完整的教師給以補充。

     、 出示彈簧秤,探究認秤的方法。

     、俳處熃榻B秤的組成及刻度后,學生探究認秤的方法,并在組際間交流。

     、诮處熱槍W生的介紹強調,給以適當的補充說明。

      三、稱量大比拼

      以小組為單位,各組長在組內合理分工,先估計組內的物品重量,再驗證,同時填好報告單,最后小組匯報,教師點評。

      四、總結

      說一說你在這一節課中有什么收獲?

    克千克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個氣球重5(),一瓶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重100(),一個西瓜重5(),一本書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1。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2。

     。1)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猜、掂、稱、說、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克千克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上學期數學第三單元千克、克、噸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合操作過程,養成熱情參與、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教學用具:

      各種秤、多媒體課件、1千克的鹽等多種物品。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增加了難度。但由于平時學生小組活動開展很多,這就為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就質量知識而言,學生平時雖然聽得多,但普遍缺乏樣身體驗,僅限于物體間輕重的比較層面上,對具體質量沒有感覺。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千克和克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方法一:

      1、直接出示小朋友稱體重的情景:

      問: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稱體重要用到體重秤,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

      2、估計學生會說多少斤、多少千克等。問:斤、千克是什么單位?(重量單位)。我們平時講的“重量”,嚴格講是“質量”,板書:“質量”。

      3、你還聽說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噸)

      4、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生活中應用最多的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说膰H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每學期,學校都會為學生體檢,量體重,學生對量體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數學生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量體重入手,然后讓學生說說還見過哪些秤,再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常見的秤,使學生對秤有了個初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質量單位,這樣從學生的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導入方法二: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導入,看一看

      師:昨天我們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你知道它們有多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老師這也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輕一些嗎?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情景在課堂的再現,喚起學生記憶,體驗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請拿出你到超市購買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物品和小組同學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ㄔO計意圖:商場里常見物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國際通用的兩個質量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说膰H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探索,知道物體有輕重,物體的輕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學會從包裝袋上了解一個物體的質量,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看來物體是有輕有重的,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ㄔO計意圖: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產生猜想式探究學習心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教學中。)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如臺秤(盤秤)、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課要用的臺秤和天平。(課前可讓學生收集有關秤的資料,課上做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ㄔO計意圖: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ㄒ唬┙1克的概念

      1、猜一猜: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拿出一克砝碼,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

      2、稱一稱: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用天平稱一稱,天平不僅能比較東西的輕重,還能稱物體的重量,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纯凑l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教師說,學生操作:左盤放硬幣,右盤放一顆砝碼,讓學生觀察指針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說明2分硬幣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好輕)

     。ㄔ俅文闷饋,讓學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說一說:1克真的是好輕。生活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學生舉例:如:一小塊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輕?幾個是一克呢?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稱一稱,感受不同的質量觀念。通過自身感知和經驗聯想,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的東西。請同學們感受10克有多重。

      7、體驗100克。

     。ㄔO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ǘ┙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1000克 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

     。2)稱一稱: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不行!重了。)

      師:那我們可以用彈簧秤來稱。

      師: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3)(想一想)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么?(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請你拿一個塑料袋裝蘋果,再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組內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也大約是1千克嗎?并稱一稱,掂一掂。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小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師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鐵,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然后讓學生稱一稱驗證,引導學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7)拎一拎。教師讓學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質量。

     。8)說一說。教師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量。

      1000枚2分的硬幣、10包餅干、2瓶礦泉水、1小串香蕉、2包鹽……

     。9)試一試。教師讓學生體驗2千克、3千克物品的質量。

     。ㄔO計意圖: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第20頁第1題:(1)獨立嘗試填寫;(2)反饋。(思考:這兩個臺秤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臺秤。注意第一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g,稱的是兩個雞蛋;第二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kg,稱的是一個西瓜。

      2、第20頁第2題: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實物展臺)填寫合適的質量單位。(圖片)

     。1)一個乒乓球重1( ); (2)一袋洗衣粉重1( );

     。3)一管牙膏重100( ); (4)一個小朋友重23( );

      4、實踐應用。

      完成第20頁的實踐活動。

      學生分組活動,先估計一下質量,填上;再稱一稱實際質量。注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實踐。

      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延伸。

      請同學們課后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商場、校園、小區等)展開尋找千克、克的活動。

      五、回顧所學,歸納整理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品德教育等方面)

      板書設計:

      千克 kg

      質量單位 克 g 1千克=1000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介紹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克和千克之間的聯系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對于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孩子來說,物體的重量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可以利用他們對身邊物體質量來認識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學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 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單位使用有誤。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送ǔS米帜竒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 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 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2分硬幣.請同學們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師:這種輕輕的,像沒有感覺的一個2分硬幣大約重1克。你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嗎?

      (生舉例)

      [評析:通過學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1克很輕很輕的質量意識,通過學生充分比較、衡量到底有幾個綠豆重1克?從而讓1克的質量概念逐漸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么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同學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評析:通過趣味性的掂量、猜測活動,鞏固學生對較輕質量的'認識,為學生估計生活中的物品的質量做了知識的儲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學的主動,積極性很高,充滿喜悅之情。]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ㄉe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組活動)

      師:請大家匯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有大約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內傳出了“耶”——!)然后,老師拿出1袋鋸末,1袋鐵塊從這兩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評析:學生通過掂量親身體驗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質量.先形成1千克的質量表象.又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舉例1千克重的物體.然后,再來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質量相同但體積不同的物體的質量.充分的體驗、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

      師:老師這里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屏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系。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三、認識各種秤并會用秤稱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梢杂贸臃Q。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里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一數有幾個,再 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帶來的物品有多重.再選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四、全課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小調查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克千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用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教學難點:了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建立“輕”“重”的概念。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體比較重,有的物體比較輕。 出示兩個同樣大的瓶子,讓學生猜猜哪個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們最好來稱一稱。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哪些秤呢?

      (出示各種秤:盤秤,電子秤,彈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紹。

      臺秤:把物體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體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體放入盤內,再輸入單價,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錢。 彈簧秤:把物體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體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體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體質量。

      3、認識臺秤

      臺秤可以來稱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體的質量。常用的重量單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號“kg”來表示。

      (1)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做了調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學生匯報。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臺秤。

      仔細觀察秤,說說你在臺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觀察)

      分別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數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

      (二)、認識千克。

      1、今天重點來認識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稱一稱桌上的物品,看看還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疊作業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組每人用手掂一掂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后說說你的感受,和你平時拎的物品(書包、文具盒、筆袋)比較一下,有何感受?

      (3)一個蘋果的重量和這個比呢?一只大公雞呢?1個雞蛋呢?

      3、估一估

      (1)剛剛我們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嗎?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嗎?拿出自己帶的物品,小組合作,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論物品的形狀、顏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下面請你估一估自己的書包、一袋蘋果等物體的重量,再稱一稱,看估的準不準?

      四、鞏固深化 。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自學書本第30頁上關于凈含量的知識。

      說說鹽水鴨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凈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說說電梯的載重量。 練后小結并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題。

      生寫出另外三種蔬菜的質量。

      集體校對。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

      讓學生分別說出西瓜和菠蘿各重幾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延伸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克千克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實錄:

     。ㄒ唬┰谏钋榫持刑骄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ǘ┰诨顒又畜w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ń處熓痉恫僮,學生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測)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須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學書、文具盒……)

     。ㄈ┰诓僮鹘涣髦忻骼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W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ㄋ模┰趯嵺`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克千克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至少兩袋、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裝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個

      學生準備: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準備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帶來幾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們身上你們又能有哪些收獲?(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后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現“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學生可能會說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現了“千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ò鍟n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系

      請同學們借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會說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說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說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后的學習我們會經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么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現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發現1千克

      說一說,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學書……

      多少數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疑——體會質量不變

     。1)瞧一瞧,咱們尋找了這么多的物品,它們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個,也有的是多個,可有一點是它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導學生回答:質量都是1千克)。說的對!只要都是1千克,我們就說談們的質量相同。如果質量都是2千克呢?(質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么?(學生會說:一樣重,質量相同。)

     。3)數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里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說: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說一說,關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課內小結: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了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么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說明:

     。ㄒ唬┙虒W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展的規律和學生認知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教這節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借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系,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并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并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ǘ┦褂媒ㄗh

      “千克的認識”是質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ㄈ┬杵平獾膯栴}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克千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并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教室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XXx,她的體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里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經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么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為質量大約為1克是什么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只手就能很輕松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著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結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么,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剛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么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ǔ鍪菊n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為1kg。

      思考:為什么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為1000g=1kg,剛才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為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么2kg的質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學書。

      小組長匯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量為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凈含量5kg,蘋果凈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著呢,凈含量2kg,那么這個凈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么會比2kg多那么多呢?凈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ㄕ故菊n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

      我們學到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后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

    【克千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克千克教學設計12-24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11-04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7篇04-05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6篇04-02

    《克與千克》評課稿07-21

    《克和千克》評課稿03-14

    關于《克與千克》評課稿03-02

    《克與千克》評課稿(5篇)03-02

    《克與千克》評課稿5篇03-01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