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機械》教案

    時間:2022-08-10 11:22:04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簡單機械》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機械》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簡單機械》教案

    《簡單機械》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了解其他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其他簡單機械教案。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輪軸、斜面的實際使用;對實踐中的滑輪、輪軸、斜面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愿望。

      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使用特點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教具準備

      滑輪、細繩、大鉤碼(一盒)、鐵架臺、彈簧測力計

      教學方法

      邊實驗邊學習,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復習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杠桿,杠桿可以分為哪幾類?

      2.其中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學生代表回答新課引入今年長春市的雨下得特別大,導致我們教學樓多處漏雨,開學之初學校重新做了防水,把大量的油氈紙運到樓頂,哪位同學細心觀察過,工人師傅是怎樣把油氈紙運到樓頂去的。傾聽、思考、回答

      新課教學

      一、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

      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滑輪,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另外一種簡單機械,下面我們利用手邊的器材現場模擬一下向樓頂運送重物的'情形。

      介紹現在使用的器物:鐵架臺、細繩、滑輪、鉤碼。說明一下用鉤碼代替重物,用四個書包疊放代替樓房。

      要求:只用一個滑輪,試試看有幾種方法把重物送到樓頂。

      實驗結束后,請同學來展示提重物的方法,問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提法。

      用多媒體演示兩種提法,問:用這兩種提法提重物時,滑輪工作情況有什么不同?

      解:根據滑輪工作情況不同把滑輪分為兩類,一類是定滑輪,指的是工作時滑輪軸固定不動(滑輪只能旋轉,不隨物體運動);另一類是動滑輪,指的是工作時滑輪軸可以隨物體一起運動(除了旋轉,軸隨物動)打開第二個幻燈片,問學生哪個是定滑輪、哪個是動滑輪。

      二、使用定滑輪與動滑輪時的特點

      作為一種機械,人們使用它,自然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好處,下面我們接著用實驗來探究一下定滑輪、動滑輪使用時的特點,分析一下它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下面我們根據表格提示的信息首先探究定滑輪的使用特點。

     。ù笃聊磺袚Q到表格一)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利用幻燈片從理論上分析使用定滑輪不省力(幻燈片展示定滑輪實質圖)評估學生的實驗數據(由于彈簧測力計倒置、摩擦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實際與理論不符)得出實驗結論(用大屏幕展示)用同樣的方法探究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板書: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但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時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拉力的方向。

      三、滑輪組定滑輪的好處是?動滑輪的好處是?

      在實際應用滑輪時,人們在想,能不能用動滑輪省力,同時用定滑輪改變拉力的方向呢?

      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嘗試一下它們組合起來的使用效果。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展示實驗結果總結兩種繞線方法(用幻燈片展示)同樣是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繞線方法不同,使用它們提升物體時用力情況相同嗎?

      結論: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用幻燈片展示,同時教會學生判斷用力情況的方法)

      四、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

      組織學生展示搜集到的資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其他的簡單機械,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清點桌上的物品,按要求進行分組實驗展示提升方法回答聽講,做筆記

      回答觀看大屏幕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小結

      由同學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代表小結

      練習

      用大屏幕展現練習題,分發統一印好的課外練習做練習

      布置作業

      優化練習

    《簡單機械》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杠桿及杠桿的五要素。

      2、理解杠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能力目標

      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課前準備

      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

      教具準備

      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

      教學難點

      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教學重點

      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

      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分組討論:什么叫杠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杠桿的定義,學生齊讀。

      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什么叫支點?什么叫動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什么是動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燈片9—12說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設:你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杠桿要平衡:

      1、只與力的大小有關;

      2、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

      3、只與力的方向有關;

      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

      制定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設計的表格中,結論是_______________。

      展示學生的分析結果,并給以評價:

      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

      板書:杠桿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

      目的:證實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設計:

      1、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

      2、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

      3、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

      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

      做出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

      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并頒獎鼓勵。

      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

      1、杠桿的定義。

      2、杠桿的五要素。

      3、杠桿的平衡條件。

      九、作業:出示幻燈片27。

    《簡單機械》教案3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了解并掌握力臂及其畫法5in

      [教學和活動過程]

      讓學生觀察滑輪的結構

      小組交流合作解決展示的問題,小組代表展示。

      學生投影展示

      新知導研: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6.老師引入機械效率的概念

      老師例舉:起重機的效率60%的含義,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

      新知導練:

      7.課本例題

      8.實驗:

      測量油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師先讓學生明確:要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首先要測那些量,然后展示課本中的表格。學生每四人一組,進行分組實驗。

      9.各級匯報實驗情況。同時請同學回答:提高機械效率的辦法有哪些?

      三.小結

      功的原理:

      學生快速回答

      學生計算拉力做功

      并舉手回答

      學生動手過完成實驗。

      學生討論,然后小組發言

      學生從具體的滑輪中得出有關“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有關概念。

      學生思考,并舉手回答,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新舊知識聯系

      測力計提升重物,讓學生體驗做功的過程,引發學習興趣與欲望,將學生從生活引向物理。

      同時也為下面與動滑輪做功進行對比,埋下伏筆。

      意在過渡到機械做功,與上述直接做功對比,引入有用功和額外功等概念。

      意在讓學生自已自然而然的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等。

      這個討論內容是學生從舊知引出的新知,知識的“生長點”引出自然。

      “功的原理”雖在新版教科書中沒要求,但有必要提出來,讓學生了解。其實課上到這里,得出“功的原理”是水到渠成的事。

      從具體的事例出發,從舊知出發,得出新知,很自然,學生自己得出,而不是強加,只是給這些功一個專用名詞: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在讓學生能加深理解有用功和額外功的含義。

      學生思考換成質量大的動滑輪后,各個量的.變化,為下面引入機械效率作鋪墊。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

      理論聯系實踐是物理的根本。

      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運算能力

      通過實驗:學生一方面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在實驗中培養合作精神和動手的能力。

      實驗的目的除養成動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提高機械效率的辦法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簡單機械》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過程與方法:發現并分析自行車上更多的機械種類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整理已認識的各類機械和機械的作用,一時倒機械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其他簡單機械的原理解釋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自帶一輛自行車(最好能變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國是一個自行車大國,自行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車是利用一個怎樣的工作原理前進的呢?以前同學們可能覺得很神奇,但在你們學習完這章后再回頭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1、在自行車上的各個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個部分?(一般學生會指向鏈條和齒輪)

      思考: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 觀察前后2個齒輪,你發現了什么?齒輪的大小對自行車速度有什么影響?

      3、 對自行車的前后2個齒輪進行觀察研究,并做好記錄工作。

      觀察內容 記錄數據

      大齒輪齒數

      小齒輪齒數

      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幾圈?

      小齒輪轉一圈,大齒輪轉幾圈?

      4、小組內進行探究討論,發現2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總結(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變( )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速度變( )。

      三、尋找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1、 自行車上應用了許許多多的機械原理,找找看,我們能在自行車上發現哪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

      2、 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把大家的發出記錄下來。

      自行車部件 簡單機械類型 所起到的.作用

      3、 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關于自行車的機械問題,和小組同學一起制定一個研究計劃,然后開展研究。

      四、本單元小結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

      指名學生發言,對學生沒回答完整的請學生補充,實在沒說清的由教師給出正確定義。并組合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解鞏固.。

    【《簡單機械》教案】相關文章:

    簡單機械合同02-13

    簡單機械的知識點整理04-19

    物理簡單機械知識點12-07

    第十三章簡單機械02-24

    簡單機械合同10篇02-13

    物理簡單機械知識點4篇12-08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教學反思04-19

    簡單機械設備租賃協議3篇05-17

    八年級物理下冊簡單機械知識點08-31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