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1 22:35:4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2.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三、課時安排

      2(上課1和實驗1)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讓學生以初中的知識來思考,回答。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板書〕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S(Ca)P、

      主要元素:C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思考與討論〕生思考師提示。

      1.提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別主要看它們的分子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類是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水是無機化合物,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當然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區別。對這兩類化合物的嚴格區分,請參照化學教科書。

      2.提示:細胞中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無機化合物是水。蛋白質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在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離開水,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

      3.提示:植物的葉肉細胞、果實細胞和種子的細胞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如禾谷類的果實、種子中含淀粉(多糖)較多;甘蔗的莖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種子中含脂質多;大豆種子中含蛋白質多,等等。要想從植物的果實、種子中獲得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就要設法使細胞破碎,再將這些物質提取出來。

      三、實驗

      〔到實驗室做實驗〕

      3.生物材料中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含量不同。因此,我們應選擇多種多樣的食物,保證獲得全面的營養。

      〔小結〕略。

      〔作業〕一二題。生思考師提示

      〔提示〕1.(1)跡唬2)√擰

      3.B。

      拓展題

      1.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地從環境中獲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這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統內部有嚴謹有序的結構,不是物質隨意堆砌而成的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已經有了感性認識,緊接著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著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秘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并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并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啟發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鑒于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了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余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嘗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盘岢鰡栴}: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谱鞒黾僭O: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侵贫ㄓ媱潱

      a、提示:

     、僭O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诘矸凼丘z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沒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鄣矸塾龅庾兯{,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芸谇坏臏囟却蟾攀37℃。

      b、思考:

     、僭鯓幽M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谀氵x擇的是什么因素對淀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墼鯓訖z驗淀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后,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整合

      為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難,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為:教師根據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為一體,適時點撥: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葘嵤┯媱

     、傻贸鼋Y論

     、时磉_交流

      小組匯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為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淀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于60℃條件下的實驗現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淀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后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鑒于淀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淀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于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范。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3)掌握伴性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伴性遺傳的概念、遺傳特點,培養學生探究的科學思維方法;(2)通過講解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癥的過程,培養學生要善于發現、把握生活中的小問題,并養成對發現的問題科學探究的意識。

     。3)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癥的遺傳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4)通過對遺傳圖解進行觀察、推理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綜合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假說—演繹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學理論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遺傳的規律。

      2、難點: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和伴性遺傳的規律。

      三、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啟發式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練習法、講授法。

      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承接了上一堂課的內容,是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特殊情況,摩爾根在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假設中就假設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從而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所以通過講解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特點,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對學生來說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學生已經學習了孟德爾的兩大遺傳定律,又學習了該定律的細胞學基礎,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和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也是有基礎的,通過引導和講解也是可以有個很好的掌握,在學生現有知識面的`情況下學習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總結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并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應用所學的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五、教學過程

     。ㄒ唬┮

      色覺的測試,讓學生觀察紅綠色盲檢查圖,問學生這幾張圖里畫的是什么?(色覺測試圖2張),問問學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將一張道爾頓的圖片呈現給學生們看,問是否認識這個人,發生在他身上有個什么樣的故事,然后由老師講解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故事,從而引出紅綠色盲病,這時可以問問學生,假如當時道爾頓看到了上述兩張紅綠色盲檢查圖,能否分辨的出來?并再次追問為什么分辨不出來?紅綠色盲究竟是一種什么?當學生回答完上述的問題后,老師可以追講抗維生素D佝僂病,并問上述兩種病中男女比例為什么不一致?為什么上述兩種遺傳病在遺傳表現上總是和性別相聯系?為什么兩種遺傳病與性別關聯的表現又不相同呢?通過大概講解摩爾根在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中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4

      在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好教學反思,這樣才能有序的實現學習,實踐,獲得進步!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也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有較強的預見性。比如:學生在學習新課和復習課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而且復習課的授課方式不同于新課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學生好奇心,學習動力的調動方法也應作相對調整;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即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教學計劃。理清思路,對癥下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學習情況,在知識點掌握方面,找出學生原本存在的不足;

      2.對考試大綱的準確把握,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特別是在高考當中?嫉臒狳c;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哪些內容只要求做到熟悉這個知識點,而不用花過多精力,加深習題練習,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明確目標的有途方法;

      3.在講復習課時,與新課在授課方式上的區別,如何組織復習課上的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信息等;

      4.總體評價。這也是在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后反思,能更清晰地明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進步!針對以上問題,根據這一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作為平行班的學生,在新課時,仍然存在較多知識點的遺漏,甚至沒能完全掌握。比如:減數分裂,孟德爾遺傳規律,種群相關知識的拓展。這是許多學生

      覺得頭痛的問題,無法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或者只會背一些條款,卻不知道靈活運用。這也是在第二點中要著重強調的。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份學生是在學習過程中,掉以輕心,等到高三的時候,想重新拾起課本,加入最后的拼搏。這部分學生有著好學之心,但是知識差距較大。這部份人也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人,一方面,我個人奉行著?一個都不能少??有教無類?的原則,但是現實是這部分的學生玩心較重,三分鐘熱度,需要時時督促。而且舊知識遺漏較多,補起來相對更困難。但是,老師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求學之心的人的,所以只能利用平時多關注,盡力幫他們補救。

      2.對于第二個問題,也是自己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也只能說是在摸索中,有了一點小的見解:

      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這個情況下,就只能靠自己做大量的`題,多涉獵。增加參考書的數量,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對于最新的題型接觸遠遠多于學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的解決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5

      一、酶的作用和本質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又稱為生物催化劑。(少數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們被稱為“核酶”)。

      2、控制變量:

     、偃藶楦淖兊淖兞糠Q作自變量。

     、陔S自變量變化而變化的變量叫因變量

      3、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二、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四點: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無機催化劑的10的7次冪~~10的13次冪。

      2、酶具有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3、酶在生物體內參與每一次反應后,它本身的性質和數量都不會發生改變(與催化劑相似);

      4、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2)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動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在35~40℃之間;植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在40~50℃之間;動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6.5~8.0之間,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植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4.5~6.5之間。

      (3)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間結構穩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稱為酶活性。

      5、活性可調節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與輔因子有關。

      7、易變性: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匚缓妥饔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系,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為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ǘ┱n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ㄈ┛季V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ㄋ模┙虒W目標

      為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ㄎ澹┲仉y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于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采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采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群、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后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為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群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著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①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么?②如何輸入?③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④能量在各個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動的起點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系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為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啟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并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ㄒ唬┙虒W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群→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并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ǘ┍竟澱n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系,激發學生求知。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著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群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后探究

      設計課后探究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精】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2-15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推薦】02-15

    【熱門】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2-15

    【薦】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2-15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薦】02-15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熱】02-17

    【熱】高中生物教學設計02-17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精】02-17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熱門】02-17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