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

    時間:2022-07-05 15:33:29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

      第一課時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

      一、學習目標

      1、識記作者及文學常識

      2、識記生字詞(音 、形、義)

      3、了解并掌握關于小說的知識

      4、找出小說的線索,梳理文章的結構

      二、學習的重點 : 1、2、3

      三、難點:4

      四、方法: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導學

      1、《社戲》作者是 魯迅 ,原名 周樹人,字豫才。浙江 紹興 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 家、 革命 家和 文學 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

      《 朝花夕拾 》,小說集《 吶喊 》、《彷徨 》,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社戲》體裁是 小說 。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節 、 環境 。

      人物描寫包括: 動作描寫 、 語言描寫 、 外貌描寫 、 神態描寫 、 心理描寫 等。

      情節包括:(序幕)、 開端 、 發展 、 高潮 、 結局 、(尾聲)。環境包括: 自然環境 、 社會環境 。

      3、給下列字注音

      肆無忌憚( ) 棹( )船 歸。 ) 行( )輩

      攛掇( ) 鳧( )水 舀( )水 歸。 )

      怠慢( ) 潺( ) 家眷( ) 皎潔( )

      踱( ) 躥( ) 撮( ) 竹篙( )

      二、文本探究

      1、文章思路是“ 盼看 社戲”—“去看 社戲”—“ 懷念 社戲。

      2、(1) 全文40自然段,課文的主要情節開列如下。請按敘述的先后,重新編排它們的順序。

      A、趙莊看社戲 B、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C、看社戲前的波折 D、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 F、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G、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1 G 2 F 3C 4 B 5 A 6D 7E

      (2)請用四字短語概括對應段落內容:

      A 10-13: 月夜行船

      B 14-21: 船頭看戲

      C 22-30: 月下歸航

      3、平橋村之所以“在我是樂土”,是因為(用概括的語言填寫):

      ⑴“我”在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2)有熱情好客的小朋友們

      ⑶ 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間生活

      (4)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5)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4、“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趙莊看戲。但一開始就遇到了波折。在( 雙喜 ) 的幫助下,(1)首先解決了(船 ) 的問題,接著又擺出三條理由: ⑴ 船又大 ;⑵ 迅哥兒向來不亂跑 ;⑶ 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并說了“ 寫包票 ”的話,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親的顧慮,實現了“我”去看戲的愿望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參考格式:本文寫/描寫……(事),贊美……,表達/表現了……(情)。

      本文描寫“我”幼時與農村孩子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的思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重點句子的意義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3、學習并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1、2

      學習難點:3

      學習過程

     。ㄒ唬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1、去看戲途中,作者通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偎姡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瓭u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谒劊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2、看戲回來途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么不同?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來?

      答:去時心情很急迫,回來時雖然有點依依不舍、但心情無比歡暢。

      去時心情很急迫,“我”總“以為船慢”,兩崖景物飛一般向后跑;回來時“我”還回望戲臺,依依不舍,途中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ǘ┓治鋈宋锩鑼懀

      1、參考格式分析雙喜這個人物形象。至少說3句話。

      參考格式:雙喜是個……的人,因為當……(什么情況)時,他……(如何表現)。

     、 雙喜是個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的人,因為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他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

     、 雙喜是個如大哥哥般親切體貼的人,因為當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時,他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

     、 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芑爻虝r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又勸

      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于為他人著想。

      雙喜:是一個聰明大膽、果斷心細、敢于負責、善解人意、友愛善良、組織能力的孩子。

      2、文中六一公公是個怎樣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寫他?

      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并不是吝嗇的人;后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 客的性格!拔摇笨淞怂痪,“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課文主要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寫六一公公。

     。ㄈ┢肺墩Z言的深層含義: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松”和“舒展”表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輕松”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為什么說“踴躍”?)

      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里是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罢帧蓖ㄟ^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么還要“感激”?)

      因為城里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夸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5、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這個句子運有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金牌43頁語言品析)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富有童話色彩!败f”從正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烘托出了孩子們看戲安全歸來的愉快場景。

      6、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宛轉”“悠揚”是寫什么? 我的心為什么沉靜又自失?)(金牌43頁語言品析)

     。“宛轉“”悠揚“寫出了笛聲美。這句話從聽覺的角度表現了“我”被水鄉美麗的夜景所陶醉,因而忘記自己。)

      7、那夜的戲好看嗎?從文章哪些地方可得到這個結論?

      1、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沒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 見出來。

      3、 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著。

      以上三點是從正面寫戲不好看。另外,文中寫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神態描寫,則是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8、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睂@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

      并不是那夜的豆特別好吃,也不是那夜的戲格外好看,而是通過寫豆和戲突出那夜的生活終生難忘,表達對鄉村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念。

      四、難句解析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什么寫作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行船之快。寫兩岸連山“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向后跑表現出船前進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烘托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心情。

      五、怎么樣看待文中“偷豆”這一情節安排?

      (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 --這是應該的!

      ( 3)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嘗嘗。

      因此,這不算什么盜竊行為。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第三課時

      綜合創新練習題

      一、課內閱讀題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________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去還以為船慢。他們 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游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A.劃 B.駛 C.沖 D.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1.根據課文在橫線上填詞。 (朦朧 宛轉 悠揚 彌散)

      2.為最后一句選擇正確的詞( D )

      3.文中加粗的代詞各指什么。

      “我” 指迅哥兒 “他們” 指伙伴兒 他 指橫笛

      4.寫出第一段的比喻句,并說明本體、喻體。指出這一句在文中的寫法及其作用

      比喻句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本體是 :連山 喻體是 鐵的獸脊

      在文中的寫法是 :以動寫靜(化靜為動)

      作用是: 寫出了船行的速度之快及我看戲的急切心情。

      5.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半鼥V”的意思是 __模糊不清______。

      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佰x躍”的意思是 __跳躍______。

      6.文中描寫開船的動作的詞語有 點 、磕、退、上前、出 ,從中看出江南水鄉的少年們__熟練的駕船技巧__、 __勤勞能干_的特點。

      7.文中畫線句運用了__比喻__和___擬人__的修辭方法。

      8.文中的景物描寫具有特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

      視覺: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嗅覺: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

      觸覺: 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

      聽覺: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二、課時訓練

      完成《金牌》45頁的精彩段落——品一品的8——11題。

    【語文課文《社戲》導學案教學設計配答案】相關文章:

    導學案及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詳解03-11

    《推敲》最新導學案設計07-02

    《識字7》導學案設計07-02

    《社戲》教學案例解讀07-03

    一線課堂導學案答案07-02

    《社戲》教學設計08-15

    社戲教學設計04-26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導學案及答案06-26

    文言文《口技》導學案設計06-28

    《嗩吶配喇叭》教學案例07-03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