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2 18:53:07 美云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通用7篇)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分析

      《春節序曲》是李煥之《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于1954—1955年間,這一樂章廣受人民的喜愛,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樂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曲調、節奏及陜北民歌為素材,通過熱烈歡快的大秧歌的場景描寫,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春節是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學情分析

     、俣鄶祵W生的性格較為內向、表現欲不強、缺乏勇氣。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通過情境創設法、游戲法、比賽法、集體合作創編表演法等形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采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像,很好地渲染氣氛,巧妙地導入了新課。

     、 很多學生的膽子較小,有從眾心理,因此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集體合作表演的形式,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體會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并對學生的創作成果多給予贊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欣賞管弦樂曲《春節序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喜慶氣氛,并在積極參與中感知這類題材音樂作品的多種特點;樂于與同伴一起交流歡快節日題材的歌(樂)曲的感受和見解,主動、自信地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2、在聽、唱、賞、奏、創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和“歡快節日”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初步了解《春節序曲》的作者、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相關知識;能哼唱樂曲的部分主題;了解管弦樂隊中幾種樂器的音色。

      重 難 點 分 析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感受、體驗音樂內容和情感,理解其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辨別樂曲的曲式結構、記憶主題旋律,準確理解樂曲的音樂風格。

      教學策略分 析

      以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為導入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聽、動、演、賞、唱、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歡樂節日的熱烈氣氛,親身體驗陜北春節情境,并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分組創作、合作表演,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紅綢帶、手絹、秧歌曲譜等

      教學過程與手段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媒 體

      設計意圖

      導 入

      一、導入

      播放春節晚會中新春來臨時“倒計時”的視頻片段,引出話題。

      欣賞

      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通過看畫面、談感想,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自然導入《春節序曲》的欣賞。

      通過導 學

      二、片段欣賞

      1、欣賞片段一,思考: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特點?

      2、欣賞片段二,思考:與前段相比,在旋律、節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導出課題

     、偬釂枺菏欠衤犨^?

      請學生“講曲名、猜曲名、創曲名”。

     、趲熃沂厩

      簡介作曲家和作品創作背景。

     、蹘熒,談談全國各地過春節時的'一些民俗活動。

      師小結: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迎禧接福等。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春節民俗活動更是千資百態,如廣東有舞獅、做大戲、武術表演等;湖南有舞龍燈;我們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后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財的意思。

      在陜北地區,人們則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那就是敲鑼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題”學習

      1、欣賞引子

     、 聽音樂思考: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

     、 根據老師給定的鑼鼓節奏,先邊念邊模仿演奏,再請學生進行敲擊,給音樂伴奏。

      2、欣賞主題1 。

      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學生拍打節奏,再聽音樂,想象場景。

      3、欣賞主題2。

      通過老師唱,學生即興表演秧歌舞后,用語言描繪剛才看到的場景。

      4、欣賞主題3。

     、俳處熝莩儽泵窀琛缎麓貉砀梏[起來》,學生學唱前四句(主題3)。

     、趯W生欣賞,思考:主題共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么樂器主奏?

     、壅勚黝}給你的感受。

      四、實踐體驗

      1、分組操練,教師巡回分別指導。

      打擊樂組: 創編喜慶鑼鼓節奏,并進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組: 生生互動學習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詠 組: 生生互動學唱陜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賞

      思考:樂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寫出樂曲結構。

      欣賞、比較,討論

      欣賞,模仿伴奏

      聽音樂拍節奏,想象場景

      表演舞蹈,唱陜北民歌

      分組練習

      合作演奏

      通過片段欣賞,從音樂要素入手把握樂曲的情緒,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略的了解;并通過兩段樂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較欣賞,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對作品的情緒、風格、音樂形象的刻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簡要介紹曲作者和作品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情景作鋪墊。

      通過敲擊鑼鼓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后面的創編、演奏做鋪墊。

      使學生在聽、動、賞中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樂曲,運用聯覺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能力。請學生即興表演,發揮學生的特長,其他同學通過直觀感受,進行描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了解主題3取材于陜北秧歌調,并通過學唱,加深學生對主題的印象,為下面的思考做準備。讓學生了解民間音樂與作品創作的關系,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學生懂得學習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特長,選擇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樂曲,到學生切身體驗,再到完整欣賞樂曲,逐層深入,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的陜北春節情景。運用視、聽結合,從視覺上對管弦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堂演練

      六、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比賽規則:

     、 分四組,一個裁判,一個統分員,說出什么節日什么歌名的同學加10分;說出節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

     、 以積分多的小組為勝利,比賽時間4分鐘。

      歡歌大比拼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一首反映春節題材的管弦樂曲《春節序曲》,感受了陜北春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通過同學們自己敲、唱、跳,親身體驗了陜北春節的熱鬧、歡騰;通過進行節日歡歌大比拼,同學們對節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廣泛的了解。由此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歡快的節日更少不了音樂的陪伴,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設計

      一、片段欣賞

      二、“主題”學習

      三、實踐體驗

      四、完整欣賞

      五、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2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教學難點

      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奏、節拍與速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教學準備

      錄像帶、錄音帶、鑼鼓、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ù笃聊谎菔厩描尨蚬、龍騰虎躍的歡慶場面,并輕聲播放“春節序曲”)

      1.師指畫面問:片中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心情怎樣?

      2.根據學生回答,師引出課題《春節序曲》。

     。ㄔO計意圖:一上課,便以熱鬧的場面、歡快的音樂展現了春節喜氣洋洋的情景,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愉快的春節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從而也激起了學生欣賞樂曲的熱情。)

      3.簡介管弦樂。

      4.簡介作曲者及樂曲時代背景。

     。ㄔO計意圖:讓學生對樂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樂。)

      [注:在上述環節中,錄像畫面一直演示,樂曲一直輕聲播放。]

     。ㄔO計意圖:渲染氣氛。)

      二、整體欣賞,劃分段落。

      1.學唱主題音樂。

      2.整體欣賞,想想:

     。1)樂曲情緒的變化線?速度變化線?節奏變化線?

     。2)想想樂曲可以分成幾部分?[欣賞時,生邊和師隨音樂哼唱主題]

      3.聽后回答:

     。1)樂曲情緒線、速度線、節奏線?

     。2)樂曲分幾部分?曲式結構?

     。ㄔO計意圖:運用各種變化線使學生分段有了依據,不是單單憑感覺分段,從而降底了分段的難度。)

      4.找一找,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幾條?

     。ㄔO計意圖: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學生真正從理性上來認識各部分音樂。)

      三、分段欣賞。

      1.欣賞引子:提問:樂曲一開始所表現是怎樣的場面?

      2.欣賞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賞,分別用a.b.c.表示。)

     。1)欣賞a:1)聽前提問:樂句

      在演奏時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兩句在演奏時,仿佛兩個人在干什么?

      3)繪了怎樣的場面?

      4)分兩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賞b:1)b與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樂聲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3)欣賞c:1)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上有什么變化?

      2)一次比一次熱烈的音樂聲中表現了人們當時怎樣的心情?

     。ㄔO計意圖:這三部分都圍繞樂曲速度、力度、節奏的變化來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但又各有側重點,a.b.這兩部分是通過對答式演奏及兩個樂句對比,讓學生想象過節時的情景,而c.這一部分通過音樂一次次熱烈,讓學生聯想到人們的心情,從景到情,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再次完整欣賞A段,邊欣賞邊隨音樂律動。

     。ㄔO計意圖:讓學生手舞足蹈的表現音樂,感受更加深刻。)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湖南湘教版第七冊第十一課音樂欣賞《春節序曲》P51

      教材簡析: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是李煥之創作的一首家喻戶曉的具有濃郁民族音樂特色的西洋管弦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春節序曲》體驗與感受過春節熱鬧的場面。

      2、通過聆聽《春節序曲》,體會樂曲的情緒,熟悉主題旋律。

      3、通過學生的參與欣賞,初步分析作品的結構,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創造性地參與表現活動。

      教學重點:

      能在樂曲中感受春節的喜慶氣氛,并在各種活動中表現。

      教學難點:

      感受不同節奏、速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絹花、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導入新課:

      導入播放歌曲《歡樂中國年》師生隨音樂節拍拍手,動一動。

      師生問好

      介紹樂曲作者和創作意圖

      1、聆聽樂曲《歡樂中國年》,隨音樂放松(課件)

      2、聆聽

      通過多媒體,播放歡快的歌曲,既讓學生放松了心情,又引出了過新年進入課題。

      了解作者和作品取材,創作意圖

      二、初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1、聽全曲

      提出問題:

      仔細聽一聽這首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你們聽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部分?你是根據什么劃分的'?

      1、 聆聽

      2、回答聽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展開想象,歸納出對樂曲的總體印象。

      三、復聽音樂,劃分段茖。

      1、復聽全曲,提出問題:

      為什么呢這樣劃分?你是根據什么劃分的?

      2、仔細在感受一下為什么劃分為三部分。

      1、 生聽后回答,說說劃分的理由

      2、再次感受

      通過聽、分析、討論、等方法感受和理解音樂。感受樂曲濃郁的民族風格。

      四、分段欣賞,感受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及所表現的情緒方面的不同以及了解樂器的演奏。

     。1)聆聽第一樂段

      提出問題:下面一起來聽一聽第1樂段,你覺得這個樂段的情緒、力度和節奏是怎樣的?(播放一段樂曲)

      你覺得這么熱鬧的場面如果用圖畫來表示你覺得用什么顏色最好?生:

      紅,粉。

      師:

      如果用線條表示呢?

      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畫一畫

     。2)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提出問題:第一樂段聽完了,接下來我們在來欣賞第二樂段,聽一聽這一樂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由什么不同。(播放二樂段)

      這一段的旋律十分抒情優美,節奏舒展,速度徐緩,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那么聽到這一段的樂曲,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樣的畫面呢?

      這段用線條表示的話,你覺得用什么樣的線條好合適呢?

      5、哼唱主題

     。1)師范唱

     。2)用da哼唱主題

      6、我們剛才哼的主題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么樂器演奏。讓我們再聽一遍。

      雙簧管、大提琴、小提琴

      7、學走秧歌步(跟主題走)

      這么美得旋律老師忍不住想跳一跳秧歌舞了,你們想不想學一學。

      秧歌的基本步伐叫:

      四方步。

     。◣熓痉叮

      1、正面一遍,背面一遍

      2、分解動作兩遍

      3、加快速度兩遍

      4、播放音樂原地來一遍)

      8、跟著音樂走秧歌步 (第一次女生走,第二次男生走,第三次大家一起來,在跳的過程中用da唱模唱旋律)

      1、 聆聽,說一說

      2、 感受

      3、 畫一畫

      4、 聆聽

      5、 想象

      6、 畫一畫

      7、 唱一唱

      8、 認識樂器

      9、 律動

      11、全體同學合作

      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感受其情緒。

      利用比較法加深對音樂要素的理解,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手法,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音樂。

      通過了解作品,認識管弦樂隊中的樂器,并通過“秧歌”來參與、感受音樂。

     。ㄎ澹┬蕾p第三樂段

      提出問題:請你聆聽這段音樂,邊聽邊想,這一段和我們剛才聽到的哪一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情緒是怎樣的?你是怎么聽出來的?你有何聯想?

      2、小組合作表現作品

      1、 聆聽

      2、小組合作

      幫助學生記憶各段音樂主題,理解樂曲情緒的變化發展。掌握復三部曲式結構的知識。

      全體學生參與,從而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熜〗Y(再次聽賞全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春節序曲》這首樂曲它不光適合春節,在各種喜慶的節日我們都可以用到它。比如奧運會,世博會等活動,讓我們在這喜慶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課吧,同學們再見!

      再次聽賞全曲

      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播放一首喜慶節奏歡快的歌曲,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也能很好引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說說過年的習俗等,使學生即欣賞了樂曲,又了解了過年的各種習俗,更加熱愛生活。

      這堂音樂課以欣賞為主,“動”、“聽”結合。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理解音樂,我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一、用不同的打擊樂、律動來表現音樂的分句。從仔細觀察教師的表現,到親身體驗音樂樂句的不同表現,學會分析音樂段落,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

      二、課堂交流,及時鞏固了課堂教學,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檢查了學習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通過“組織教學”、“情景導入”、“主題音樂學習”、“知識拓展”、“體驗表演”、“課堂小結交流”六個教學環節,一步一步走進音樂。從感知到進一步的體驗,再到更深層次的理解,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但能表現音樂,還能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4

      教學說明:

      本課內容是上教版七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節日歡歌》的第二課時,課堂中選取反映節日題材的音樂作品中的優秀作品。在課堂設計中,學生通過聆聽導入、名曲賞析、活動體驗等多種環節,熟悉優美的民族音樂,從中領略民族音樂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時以節日音樂中的歡樂情緒感染學生,使學生具有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品質。

      教學內容:

      1、聆聽歌曲《好日子》,通過喜慶的情景導入。

      2、《春節序曲》作品賞析,了解并掌握音樂作品的情緒、調式等。

      3、學生通過體驗拓展,以不同的形式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

      教學目標:

      1、在欣賞《春節序曲》中感受音樂作品歡樂、熱烈的情緒,使學生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具有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健康心態。

      2、在對比、欣賞、聆聽和實踐體驗中了解掌握五聲調式的基本結構,初步認識三段體。

      3、通過交流、體驗活動、表演、師生評價等方式來完成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激活學生的欣賞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在聽賞《春節序曲》過程中,感受音樂歡樂、熱烈的情緒。掌握五聲調式的基本結構。

      教學方法:

      聆聽欣賞法、比較法、情景創設法、實踐體驗法等。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打擊樂器、扇子等道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MTV,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充分進入喜慶氣氛之中。

      2、《好日子》把我們帶進了節日的歡樂中,我們知道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喜慶的氣氛。(舉例)

      3、由欣賞的感受導出課題:節日歡歌——音樂欣賞《春節序曲》

      二、名曲欣賞:

      1、欣賞全曲,設問:請同學們感受音樂展現的是怎樣的.場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嗎?(播放《春節序曲》MTV)。

      2、分段欣賞:

      引子:音樂的情緒、速度、節奏等如何表現的?

      第一部分:(共2個主題)

      請學生比較兩個主題有什么區別?在這段音樂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場景?你能用優美的語言加以描繪一下這場面嗎?

      1)第一主題鑼鼓喧天的感受,你能用老師提供的打擊樂器(鑼、鼓、鈴、三角鐵等)表現一下過節的喜慶氣氛嗎?

      2)第二主題出現了載歌載舞的場面。分析一下音樂的調式特點。(五聲宮調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音樂在旋律設計上出現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提示:節奏、速度、節拍、情緒等要素加以理解),學生唱一唱旋律。

      請同學們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樂的美。請幾個女生帶領舞蹈。(老師提供扇子等道具)

      第三部分:

      請學生感受其音樂特點——體會到是第一部分的縮短再現。

      3、整首樂曲的結構是:引子 A+B+A,(學生初步認識三段體的曲式結構)。

      4、認識音樂家——簡單介紹李煥之。(課件展示)

      5、完整的欣賞一遍,感受音樂帶來的節日喜慶,并區別出不同的主題表現。

      三、拓展活動:

      小組討論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現節日的喜慶氣氛。

      三個小組的拓展活動:樂器組、歌唱組、舞蹈組。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欣賞我國著名音樂家李煥之所作的樂曲《春節序曲》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

      電視、VCD、幻燈片、錄音機、鼓、綢子、扇子等。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在樂曲中的不同的表現作用。

      2、 感受樂曲的情緒。

      3、 初步分析作品的結構。

      4、 通過學生的參與欣賞,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

      教材分析

      《春節序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渙之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這首樂曲采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陜北世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樂曲的特點為旋律明快,優美富有民族風格,節奏鮮明熱烈,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目里熱鬧難騰,喜氣洋洋,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情緒。

      樂曲結構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C宮調式。從一個引子開始,以兩個具有對比性質的音樂主題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強烈的節奏、力度的對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歡快情緒。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明快粗獷,節奏不斷緊縮,表現了秧歌群舞的生動場面和熱烈氣氛。第二主題活潑流暢,由長笛吹奏主旋律,雙簧管吹奏對位聲部給予襯托,音樂表現了人們難以抑制的喜悅和激動心情。

      中部主題旋律十分抒情優美,節奏舒展,速度徐緩,與第一部分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人們在節日中相互親切的祝福和問候,也抒發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了對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號變奏了這個抒情主題后,將音樂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現部)。在這里,火熱的旋律,跳蕩的節奏音型,表明更熱烈的群舞又開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題音調在這里作部分重復和變化重復,并加入了民族打擊樂器,將音樂逐步推向高潮,節日的歡騰景象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教學重點

      樂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節奏、節拍與速度表現不同的情緒與場面。

      教學難點

      感受不同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

      教學內容

      教師指導

      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歡樂中國年》。

      二、初聽音樂,感受樂曲情緒。

      三、復聽音樂,劃分段茖。

      四、分段欣賞,感受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及所表現的情緒方面的不同以及了解樂器的演奏。

      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欣賞第三部分

      五、創編節奏

      六、最后一遍欣賞音樂,綜合性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七、教師總結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給同學們講課,那么你們有信心來和我一起上好這節音樂課嗎?

      生:有!

      教師:好,那么在上課之前,讓我們把耳朵放松一下,一起聽一首歡快的歌曲。

      同學們,這首歌唱的是什么節日呀?

      生:春節!

      教師:同學們喜歡過春節嗎?

      生:喜歡!

      教師:為什么喜歡呢?

      生:過春節可以…

      師: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只小朋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喜歡過春節。那么,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在歡快的音樂中,一起來迎接我們最喜歡的節日好不好?

      生:好!

      師:大家聽,冬爺爺漸漸遠走,春姑娘的腳步近了,許多的人們歡歌笑語,敲鑼打鼓地迎接春姑娘的來臨……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這首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你們聽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生:熱烈歡快,我仿佛看到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讓我也來說一說好嗎?

      生:好!

      教師介紹樂曲的情緒及背景。

      師:我知道我們小朋友都非常喜歡過春節,那誰能說一說中國的春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生:包餃子。

      師:看來我們的同學們對春節真的是非常的了解,都是“龍的傳人”!那么下面讓我們再來聽一遍樂曲。但是聽完之后呢,老師有一個小問題要問大家,那就是:你覺得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部分,我相信聰明能干的同學們一定能夠回答出我的小問題的。

      師:同學們,聽完之后,你們覺得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

      生:三部分

      師:為什么呢?你是根據什么劃分的?

      生:節奏,速度的不同劃分。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真棒,這首樂曲根據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不同可以分為三部分,那么下面讓我們來分段欣賞一下,再來感受一下這三部分的不同之處。

      師提問:樂曲一開始表現的是什么場面?

      生:大家一起跳秧歌的熱鬧場面和氣氛。

      師:樂曲情緒熱鬧歡騰,描繪了人們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場面,那么你覺得用什么顏色來表現最好?

      生:紅,粉。

      師:很好,前奏后接下來為第一部分第二主題旋律,它柔和明亮,象姑娘的吟唱,是用長笛和單簧管吹奏出來,你認為什么顏色接近柔和明亮?

      生:黃,綠…..

      師:同學們,你覺得這一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節奏很慢。

      師:這一段的旋律十分抒情優美,節奏舒展,速度徐緩,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那么聽到這一段的樂曲,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樣的畫面呢?

      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也想說說行嗎?我聽到這段旋律,仿佛看見了人們在節日中相互親切的祝福和問候,他們贊美現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期待美好的明天。那么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也要懂得“珍惜現在,把握未來”。

      師:我看見同學們聽完這部分旋律都非常激動,能告訴老師你們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這么興奮呀?

      生:我仿佛看見了所有的人們都在敲鑼打鼓,跳秧歌,拜年,歡歌笑舞,非常熱鬧……

      師:哦,原來是這樣呀!這段旋律它的情緒更加歡快、熱情、流暢,又在最后加上大提琴,圓號,小號等樂隊合奏,并加入了打擊樂器把節日的歡騰景象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那么你們覺得用什么顏色能表示這“越來越熱烈的氣氛”?

      生:紅、綠、各種各樣……

      師:同學們真是太棒了!看來我們的同學不只是小音樂家,更是小畫家!

      師:同學們,我們過新年的時候都非常高興,那么通過剛才聽《春節序曲》,大家更是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氣氛。我知道,我們的同學呀,都是小創作家,那么誰能來創編一組節奏被配上簡單的襯詞來體現出過年的熱鬧場面呢?

      指名同學上前來進行創作。

      師:剛剛的同學創作的'真不錯,但是下面還有很多同學也想來展示,那么下面,讓我們最后再欣賞一遍全曲,我知道咱們班同學多才多藝,那么你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出過春節的快樂吧!

      1、歌舞表演

      2、打擊樂器模仿

      3、輕聲哼唱

      4、書畫表演

      同學們,新年到了,讓我們唱起歌,跳起舞,一起來歡度這個特殊的春節吧!

      同學們,今天的“春節”你們過得開心嗎?

      生:開心!

      師:老師也非常開心,謝謝你們跟我一起度過了這個難忘的春節。春節代表著辭舊迎新,所以今天之后,我祝愿同學們能夠忘記過去的悲傷與不愉快,以嶄新的面貌去創造明天的輝煌!

      好,下課!

      通過聽歌曲,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去到春節的情境中。

      學生初聽音樂,說感受。

      學生回憶自己過年的情景,說出中國的春節的風俗習慣。

      學生復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

      分段欣賞,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在音樂中的作用。

      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生展示風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體現對樂曲的理解。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法,聽、唱、動、表演、創編等為主要求各個器官的協調配合,以及更換教學法,愉悅了身心,達到了預期效果。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如欣賞第一遍音樂后,學生聯想過年時的各種傳

      統習俗。注意學生創編活動,通過讓他們創編節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過年的習俗,貼春聯的意義等,使學生即欣賞了樂曲,又了解了過年的各種習俗,更加熱愛生活。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6

      課 型:

      欣賞課

      教學目的:

      學習怎樣聽賞音樂(體驗和理解);對節奏、音色、曲式,情緒等音樂要素的練習;培養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教 具:

      錄音機《春節序曲》錄音帶(人民音樂出版社小教音帶第九冊B面)。全班分五個組,分別為小鈸、雙響筒(木質)、三角鐵(金屬類)、串鈴(沙錘)、鼓類五個小組。

      教學準備:

      熟悉曲譜,分析曲式結構,選好該曲的主題與副題等音樂的譜例,配上打擊樂。

      副部共出現三次,分別為雙簧管、大提琴、弦樂奏旋律。伴奏聲部第一次Ⅰ用串鈴、Ⅱ三角鐵;第二次,Ⅰ雙響簡、Ⅱ為鼓;第三次除鼓外,所有打擊樂全用上。

      教學活動過程:(一課時)

      1、先將該曲主部主題,由教師口唱旋律,小鼓、雙響筒聲部聽唱跟著敲擊,到較為熟練時,就跟錄音機中這段音樂敲擊(教師事先要將分段音樂單錄在教學用帶上。)

      2、副部練法同上。

      3、沒有配上打擊樂的部分要靜聽錄音,待副部主題出來再跟奏。教師要掌握好音樂,及時予示副部主題準備。

      4、整個曲子聽一遍,聽到中段主題出來就開始奏樂,教師的指揮要提前予示將出來的'聲部。用此方法可全曲奏2―3遍。

      5、放下樂器靜聽一遍全曲。

      6、問中段主題、副部主題各出現過幾次。介紹作者、曲名。

      7、對中學生可將全曲曲式結構圖畫出來。

      為樂曲配節奏等伴奏使學生有親臨參加合奏的感覺,對培訓學習音樂的興趣,集中精力仔細聽音樂,及隨著音樂情緒變化而變化節奏及打擊樂器,從而加深對音色、音樂情緒變化的體驗都有很突出效果。這樣體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對音樂的分析就更易理解音樂。根據筆者實踐,常常學生們不愿下課。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喜歡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樂于主動了解中外民俗風情,創造性地參與表現活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春節序曲》,體會樂曲的情緒,感受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作用。熟悉主題旋律。

      3.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序曲的類別。能聽出并演唱樂句的對答,即興創編歌詞進行對答活動。

      教學重難點

      1.聽出并演唱樂句的對答,即興創編歌詞進行對答活動。

      2.感受樂曲的情緒以及節奏、拍子、速度、力度的變化,并能用動作表示出來。

      教具準備:

      收錄機 cd碟片及播放器 鋼琴 圖片 帶紅(或綠)綢的腰鼓棒等.

      教學過程

     。1)導入

      1.聽《春節序曲》片斷

      這段音樂把我們帶入了什么時候的什么情景之中?是什么因素使你產生這種聯想?

      2.中國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3.給這段樂曲取個什么名字最合適呢?

      4.揭示課題《春節序曲》

      對這個標題有什么疑問?教師簡介序曲類別。

      把學生引入過年的熱鬧氣氛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習慣。

      了解序曲的類別。

     。2)認識

      學生完整地欣賞《春節序曲》

      這首樂曲共有幾大部分?總的情緒與氣氛怎樣?哪一部分的音樂最舒緩優美?.聽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展開想象,歸納出對樂曲的總體印象。

     。3)深入

      1.教師彈奏主題旋律,學生仔細聆聽,說出旋律的情緒如何。用“la”模唱旋律。依次聽唱旋律1(1)、1(3)、2、1(2)。

      2.視唱旋律1(2)

      3.聽辨這條旋律在樂曲中是怎樣演奏的?好像兩邊的人在干什么?學生分兩組以對答形式演唱這條旋律。

      4.以對答形式即興創編歌詞并演唱。

      5.欣賞樂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兩部分音樂在節奏、拍子、速度、力度上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和情緒?

      學生邊聽邊用綢棒表現樂曲的高低、快慢、強弱等變化,聽后用合適的詞語(或圖形、線條)表示出來。

      引導學生總結:歡快熱烈的情緒通常用緊密的節奏、2 /4拍、快速、強力度來表現;優美抒情的情緒通常用舒展的節奏、4/4拍、徐緩的速度、稍弱的力度來表現。

      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感受其情緒。

      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減輕識譜的負擔。注意到音樂中的對答,通過即興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讓學生加入到音樂中去,更進一步關注音樂各要素的變化和它的表現作用。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4)拓展

      1.導入:一年一度的圣誕節是許多國家萬民同慶的盛大節日.。在圣誕節前夜你會聽到一首家喻戶曉的樂曲《平安夜》。

      2.聆聽樂曲聽后說說:樂曲的.情緒如何?你的感受怎樣?

      3.大家想知道外國人民在過自己傳統的圣誕節時有哪些習俗嗎?課后搜集資料了解一下,下節課進行交流。

      拓寬視野,感受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手法。

      激發學生興趣,養成搜集信息的習慣。

     。5)創編

      完整地聽賞全曲。

      邊聽邊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過年的熱鬧氣氛,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合著音樂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表演好的學生到臺前來表演。

      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表演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初中音樂課程《春節序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節序曲音樂教案09-07

    【精選】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2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5-19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5-09

    在喜慶的日子里―音樂欣賞《春節序曲》教學案例05-31

    課程教學設計11-02

    【通用】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2

    [優選]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3

    初中音樂《春游》教學設計12-27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