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新年說課稿

    時間:2025-04-27 10:07:49 元旦 我要投稿

    過新年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過新年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過新年說課稿5篇

    過新年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三冊《過新年》第五單元的第二課時,現在就把我是怎樣設計這堂課的和大家談談。

      一、教材分析

      《過新年》這一課,歌曲采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復,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教材安排到本學期的最后一課,按正常的教學進度,教學本課時已是期末,孩子們已經能感受到新年的腳步,在孩子們都盼著過年的心情下教學本課,應該說教材的安排是因時、因地、因事制宜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認識鼓和小鈸這兩種民族打擊樂器。

      2、能力目標:學習使用鼓和小鈸為歌曲《過新年》伴奏。感知樂器的音色及其表現歌曲歡快熱烈情緒的作用,增進對民族打擊樂的興趣。

      3、情感目標:通過演奏這兩種樂器,讓學生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和民族打擊樂表現和感悟歌曲過年的熱鬧情景。

      2、難點: 學生在音樂實踐中,能夠初步掌握簡單的合奏。

      四、學情分析:

      根據這一學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身心特點,我將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等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教學設想:

      《過新年》是一堂以器樂教學為主的音樂課。本課是在學會演唱歌曲《過新年》之后,再學習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本課采用

      “動一動”,“說一說”,“敲一敲”,“學一學”,“唱一唱”,“練一練”“演一演”等方法讓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五、教學過程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請跟我一同走進教學過程,我將呈現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

      1、動一動教學一開始,我就組織學生按照音樂的節拍說出和教師意義相反的詞,培養學生節奏感的同學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律動訓練。讓學生一上課就融入音樂的氛圍中。(設計意圖:這樣的情景引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無疑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搭起學生、教師、教材三者溝通的第一座橋梁。)

      2、猜一猜教師通過謎語導入引出兩種民族打擊樂器,小鼓和小鈸,通過一系列的音樂 活動幫助學生記住樂器的音樂、演奏方法。

      3、 練一練 老師啟發學生組建小鼓隊,用小嘴巴模仿鼓鈸的聲音,來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4、 看一看 讓學生觀看多媒體畫面,感受過年的情景。

      5、 聽一聽養成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通過反復完整地欣賞歌曲,讓學生感受歡快、熱烈的過年情緒。為歌曲的演唱做好鋪墊。

      6、 唱一唱 學生在反復聆聽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聽音樂小聲跟唱,接龍游戲等方式把歌曲能準確的演唱出來。

      7、 跳一跳:通過教師精彩的東北大秧歌的表演,讓學習進一步感受東北音樂的風格特點,

      經過“十”字步的學習知道東北秧歌的基本步伐。

      8、 演一演讓孩子們用舞蹈表現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演示一遍,把全課推向高潮。

      六、教學啟示

      總之,在本方案的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依托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全面影響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過新年說課稿2

      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中的歌曲《過新年》,課型是綜合課,計劃一課時完成。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啟示”五個方面對本課教學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觯

      我們中國人管“新年”叫“春節”,也叫“過年”。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人們過年圖的是喜慶、團圓,而對孩子們來說,過年更多的是一種快樂和滿足,他們感受窗花帶來的溫暖,春聯帶來的祝福,在合家團圓中感受親情的溫馨,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過新年》這一課是本冊教材最后一個單元的內容,教學時間正值歲末年尾,學生已經能嗅到濃濃的年味,感受到新年的臨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本課,是非常適合的。這首歌曲曲調歡快活波,歌詞通俗易懂,充分表達了孩子們過新年時的愉快心情。其中模仿鑼鼓的襯詞“咚咚嗆”以及部分旋律和節奏的重復,更為歌曲增添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過新年》,能用歡快、熱烈的聲音表現過年熱鬧的情景,感受并掌握歌曲中節奏、力度的變化。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依據聽覺感受,結合生活實際中的相關經驗歌曲伴奏。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與音樂相關的其他藝術形式(舞蹈、美術等),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表現過年的喜悅,師生在活動中交流、分享活動帶來的快樂。

     。ㄈ┙虒W重點:

      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唱”會歌曲,在熟練演唱的基礎上,從歌曲及各種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過年的歡樂氣氛。

     。ㄋ模┙虒W難點:

      是歌曲的三、四樂句(主要是掌握好它們的節奏變化)。

      二、說“教學理念”

      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用音樂、舞蹈、美術等手段進行綜合教學。在學習新歌時,以“聽”為切入點,以“唱”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從不會到會唱直到唱好;在拓展延伸時,以“動”為紐帶,引導學生觀察、搜集、整理、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整堂課以“情”貫穿始終。

      三、說“教法與學法”

      通過用聽唱法、模唱法、表演法、啟發法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主動地對音樂進行模仿和表現;設立伴奏和展示環節,讓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律動中來;鼓勵學生邊唱、邊動、邊奏,從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在以上的教學理念和教法、學法的支撐下,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虢沂菊n題

      伴隨著《新年好》的歌聲,師生們一邊歡呼“過年咯”,一邊踏著輕快的舞步一起進入教室,學生們有的拍手唱歌,有的拉手擺動,有的自由舞蹈,還有的互相拜年。這樣的情境導入很自然,無需教師更多的語言,學生一進教室就融入到了新年的氛圍當中。音樂停止后,我問:“同學們,很快就要過新年了,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生答:穿新衣、放鞭炮、帖對聯等)我又說:“是啊,過年的時候還可以貼對聯。老師今天就準備了一幅對聯,看。úシ耪n件)可惜沒貼好。上聯是什么呢?”老師先指名一位學生讀,讀正確后貼上聯,然后引導全班練習直至熟練。揭示下聯的方法和上聯一樣。這里解決的上、下聯正是本課的難點,第三、四樂句,為接下來的歌曲教學鋪平了道路。之后,師生一起讀橫批《過新年》,正好揭示課題。以上過程都是以《過新年》的.旋律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經意地聆聽,初步感受旋律,形成印象。

     。ǘ┮暵牻Y合自主感受

      1、欣賞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在伴奏下進行活動,加深對歌曲旋律的記憶!

      讓學生觀看配有《過新年》旋律的各種節日景象的畫面,如舞龍、舞獅、扭秧歌等,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鬧的情緒。然后我問:“看過了熱鬧的節日景象之后,誰來說一說里面那段音樂給你什么感覺?”生答歡快、熱鬧。接著老師彈奏歌曲旋律,全班用la跟隨音樂模唱,也感受一下過年的熱鬧情景。

      2、學唱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聽、憶、視唱等形式,讓學生在“唱”的過程中自己學會新歌!

      我說:“有群小朋友還為這段好聽的音樂編了歌詞呢。我們一起聽聽他們都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過新年》的自制MTV。然后讓學生回答聽到的歌詞,并鼓勵學生試著跟琴唱出來。接著,老師請學生說出:哪些打擊樂器能表現這首歌歡快熱鬧的感覺呢?生答鑼鼓。然后,老師讓學生用鑼鼓聲來為歌聲伴奏。學生從不熟練到饒有興趣,大概是兩到三遍,在這個練習過程中,他們會不經意地加深對歌曲的印象,無意識地學唱歌曲。緊接著進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隨琴視唱、邊唱遍奏等形式進一步熟練鞏固歌曲。以上學唱新歌的整個過程,老師沒有親自教唱一句,只是偶爾糾錯指正,讓學生體現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

     。ㄈ┩卣寡由祗w驗創新

      1、裝扮教室歌曲學好以后,老師首先讓學生們將自己課前搜集的窗花,中國結,“!弊,春聯,燈籠等節日物品互相交換欣賞。并在音樂聲中用這些物品把音樂教室裝扮裝扮成過年的樣子。進一步營造了自然逼真的情境,貼合了本課主題。

      2、展示與過年相關的民俗活動然后,讓學生模仿、展示與過年相關的民俗活動,如扭秧歌、舞龍等。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和課前準備的道具,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來深入地體會歌曲的情緒。

      3、相關音樂文化拓展接著,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其它國家、民族特有的辭舊迎新的日子和方式和音樂作品,如:外國的圣誕節、傣族、彝族的新年等,對相關的音樂文化拓展和延伸。最后,我說:“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了,讓我們一起倒數,用歡樂的歌聲、熱鬧的伴奏迎接新年吧!”頓時,教室里成了歡樂的海洋,有唱的,有跳的,有舞龍的,還有伴奏的。整課堂在高潮中結束。

      五、說“教學啟示”

      在整堂課的教學當中,我極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讓學生主動體驗音樂、感悟音樂,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使他們有了一個愉快的音樂體驗,渡過了一節真正寓教于樂的音樂課。

    過新年說課稿3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稓g歡喜喜過新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的內容。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滲透理念,設定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稓g歡喜喜過新年》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幸福明天的追求。這節綜合活動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體會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2、情感目標:通過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悅,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了解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挖掘過年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信息相結合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學習。

      (二)運用理念,精心設計。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睘榱思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多媒體《過年》片段,同時學生聆聽著熟悉的旋律《新年來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過年?”學生的回答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春節,明理激情。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蔽页浞株P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過年用過的小飾物、用具、照片等,活動中讓學生展示交流,同時把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多媒體資源中的《過年》圖片的介入,激發學生暢談在過年的眾多風俗習慣和慶;顒又,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當地過春節時的習俗,隨機播放過年習俗如貼年畫、貼門神、剪紙、、、、、挖掘出過年的文化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題供學生辯論:過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壓歲錢好不好?從而體會到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品德與社會》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而應該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過新年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綜合活動內容.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星星、月亮、太陽都擬人化,描寫了共同歡度新年的快樂,同時通過自然的對話,幼兒知道了過新年自己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幼兒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過新年的喜悅心情。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2、目標定位:

      根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特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增強大一歲的自豪感。

      (2)學習詩歌的語言,能創編詩歌。

      (3)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顒与y點則是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使活動得到深化。

      《過新年》教案活動意圖:中班的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具體運用時,總是詞不達意,特別是量詞的運用。因此,針對我班幼兒對量詞的學習需求,結合新年的到來,我設計了這節《過新年》的語言活動。將量詞滲透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讓幼兒在自由探索中發現量詞,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和運用量詞,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訓練和提高,培養了他們語言的遷移能力。

      活動目的:

      1:學習量詞:雙、條、頂、掛、……

      2:學習正確運用量詞,培養語言遷移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及擴散思維。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由六張小圖組成的大圖)、禮物若干。

      活動進行:

      一、學習量詞:

      1:分組看六幅小圖:幼兒自由探索圖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請幼兒代表講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圖一:一輛雪橇車、一個籃子、一個蘋果、一個梨子、一掛香蕉、一把傘、一頂帽子、一輛小汽車、一條圍巾、一雙手套。

      3:引導探索:說每個東西有多少時,數字后面有一個詞,如:一輛小汽車的“輛”、一雙手套的“雙”、……(這些詞就是量詞)。

      每個物體不同,它用的量詞也不相同,一把傘就不能說成一棵傘、一頂傘,說它們的時候要將量詞分清楚。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過新年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歡天喜地過新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二課。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孩子初步了解一些傳統的節日,如春節、元旦。讓孩子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走親竄友的愉快、學會一些待客做客及在公共場所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禮儀規范。

      《歡天喜地過新年》這一主題側重讓孩子了解公歷新年就是每一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元旦節,農歷的新年是我們最熱鬧的春節。了解人們迎新年的方式,了解新年祝福的常見方式,體會用自己的方式向親人朋友老師傳遞祝福時的喜悅心情。

      二、說目標

      依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的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制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初步了解有關新年的知識及人們迎接新年的方式.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向親人、朋友、老師傳遞美好的祝愿,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意、設計與制作能力。

      2、情感與態度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節日、珍視節日的情感;

     。2)激發學生對新年的期盼,感受向親朋好友傳遞祝福的歡慶心情,體會新年的熱烈和美好。

      3、過程與方法目標:

     。1)樂于自主探究;

     。3)學會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已有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教學重難點

      重點:(1)了解人們迎接新年的活動有哪些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親人新年的祝愿

      難點: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和設計與制作能力

      三、說教法

      完成這一課的教學需要師生做好課前準備:教師的教具準備,像多媒體課件、掛歷、手工的材料工具等;學生的課前準備,如了解新年的知識,搜集有關新年的圖片、資料和準備手工的材料工具等。

      根據教材的要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取激趣導入、圖片展示、課件欣賞、實踐操作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巧妙地引導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四、說學法

      素質教育提出“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針對這一教育理念,我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學生從這些探究活動中得到學習、體驗、領悟和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軸心,以游戲和活動為主要形式。因此,我根據一年級兒童注意力差,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中不僅設計了一些多媒體教學圖片,同時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使整個課堂像一個磁場,使學生圍繞迎新年這一中心活動,使每個孩子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一:通過讓學生觀察日歷、看日歷、說日歷的活動,我在課前讓學生準備日歷,收集有關新年和春節的資料。課堂上,通過學生親自翻閱日歷,找到一月一日,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等于一月一日等于元旦,是世界同樂的日子,并抓住時機,幫助學生弄清春節和新年的.區別。

     。ㄟ@一設計是從學生熟悉的日歷著手,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活動二:迎新年小聯歡。

      學生了解了什么是新年后,接著我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年的故事,以及人們從古到今的各種迎接新年的方式,主要是春聯、拜年、舞龍等,讓學生感受新年的熱烈氣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迎接新年。(回憶幼兒園聯歡的情景,如畫一幅美麗的圖畫,唱一首歌,跳一個舞,朗誦一首詩等等。只要能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喜悅都行。)

     。ㄟ@一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與生活接軌,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活動三:制作賀卡。

      新年是那么美好,每個人都盼望新年的到來。因為新年到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它帶給人們的是希望,是收獲。所以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不僅以不同的方式來迎接新年,同時還以不同的方式給親人朋友送去祝福。那么新年祝福的方式有哪些呢?學生會說出很多,如打電話,發短信息,發電子郵件,制作賀卡等。(教師在這時要穿插進行祝福文明禮儀的強調)

      今天,我們就用自己的方式也來表達我們的祝福。自制賀卡,培養能力,學會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禮物,表達情感。在這個環節里,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明白自制禮物的好處;指導學生構思和書寫祝福語;指導學生正確安全地使用剪刀、膠水等工具。在學生動手制作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提出表揚,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配樂營造氣氛,讓孩子們在歡快的環境中動手動腦,自主完成小制作。

     。ㄟ@一設計目的是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并在此過程中發掘學生的智慧,同時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這也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活動四:現場交流賀卡。

      將孩子們制作的賀卡展示出來,請孩子說說賀卡是送給誰的,如有送給老師或同學的,現場送賀卡。同時提醒學生送收賀卡時一定要有禮貌。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ㄟ@一設計的目的是用音樂烘托氣氛,通過孩子的自身體驗,使兒童形成對集體的熱愛)

    【過新年說課稿】相關文章:

    過新年說課稿02-18

    過新年音樂說課稿01-25

    過新年說課稿【優選7篇】04-17

    過新年日記06-15

    過新年的作文01-17

    【精選】過新年作文08-16

    過新年作文[經典]08-18

    (經典)過新年作文08-19

    (精選)過新年作文08-20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