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1
高中人教版語文第一冊、語文版教材第四冊中的《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有著深厚內涵的精美散文。普通的胡同在作者筆下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北京胡同”正在沒落、衰敗的一種難言的傷感與無奈。因為是一種學生不太熟悉的內容,所以我在上課時首先找了一些胡同的圖片,利用四合院和北京全景圖讓學生感受其特點,并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概括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教學重點為理解北京人的心態,體會作者的感情。
1、選材處理不果斷,重點不夠突出
胡同文化的內涵,包括兩方面內容:胡同特點和胡同文化的特點,學生讀后,就可以從文中摘取精要,概括出胡同的特點和北京市民的心態,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對北京市民心態的理解上,讓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覺得最好的片段,但在處理這兩部分內容時,即使學生回答是正確的,我也逐條進行分析,就怕學生不理解,兩部分平均用力,沒有把握好時間,沒有側重,因而,沒能很好的突出重點,沒有多余時間讓學生拓展和深化思維,因此,今后上課,應突出在重點上多下功夫,不要面面俱到,要將要害之處講深講透。
2、關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反思
教學中只采用師問生答的方式,我覺得應該更好的采用多中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安陽的老城的衰敗其實很多學生是看在眼底的,可以讓他們聯系實際來談談感受,這樣更容易體會作者復雜的心情。
生命總是需要思考和沉淀的`。只有思考,才會對生活有更多的體悟和認知,才能不斷地讓自己的生命有更豐富的內涵。在這樣的文化散文面前,尤其需要學生能去感悟傳統和發展的必然。語文學習,有敏感的心,有觀察的眼,有動筆的手,才有更多的精彩。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2
(一)對于課堂教學中活動形式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我只是采用教師與學生的問答式教學,我覺得應該更好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激情。與研究性學習應該結合得更加緊密一些,到本部聽課,同樣是《胡同文化》,我發現與我的教學方式有天壤之別,那堂課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花時間去三坊七巷中探究文化,學生真實感受到了身邊文化的魅力,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將學生的成果進行了展示,再聯系到文章中對胡同的沒落、胡同文化的衰敗,學生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理解文章的感情和傳統文化消亡和傳承的態度。那堂課讓我震撼頗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輔助引導的作用,這也是我必須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上需要創新的地方。
(二)對于教學設計的反思。
今后的'教學應該如何走出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而且能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創新教學設計是我目前必須探討的內容,或許走出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才是今后語文教學的高級形式。教師的教學手段必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才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三)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表現反思。
這堂課往日活潑的學生由于教室后有許多老師聽課,顯得特別安靜,不能夠充分發揮6班學生活躍課堂氛圍的優勢,我的表現也不是很好,顯得比較緊張。在時間把握上我沒有處理得當,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比較熱烈,以至于前部分時間與后部分時間失去平衡,所以到了最后部分內容沒有講完,拖了幾分鐘課。另外,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我們老師來說確實輕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會過度依賴多媒體,束縛自身教法的發揮,所以這堂課我顯得很不自信,總是關注著電腦的操作,在教學過渡上做得不是太好,最后就是以為多媒體可以代替板書,完全沒有在黑板上書寫板書,加上操作多媒體畫面切換的時候稍微快了一些,學生大多沒有記錄下重點綱要,是這次公開課以至所有多媒體教學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有必要進行對于教學實施前、實施中以及實施后的反思和對于教師整體的教學行為的共性的反思,并針對反思的結果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調整,以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07-30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精選3篇)02-06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1-15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優秀07-10
《胡同文化》教學設計通用02-03
《胡同文化》教學案例素材02-07
胡同文化教案[經典]05-31
胡同文化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