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0-21 17:52:38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1

      高中生物選修一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涵蓋了很多重要且有用的生物知識。這一門課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生命的奧秘,同時也可以打下我們未來深入研究生物領域的基礎。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學習高中生物選修一這門課程時的一些心得和筆記。

      第一部分:細胞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也是高中生物選修一的第一個重點。在學習細胞時,我們需要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的分類和發展。以下是我在學習細胞時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1.細胞的結構:細胞主要包含細胞膜、細胞質、核和細胞器。細胞膜是細胞的保護層,細胞質是細胞內物質的基質,核則是細胞的控制中心,而細胞器則是細胞內的各種功能結構。

      2.細胞的功能:細胞和細胞器的不同結構賦予了它們不同的功能。例如,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線粒體則負責細胞內的能量合成。

      3.細胞的分類: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種。原核細胞不含有細胞核,而真核細胞則另有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

      4.細胞的發展:細胞可以通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兩種方式進行分裂,不同方式適用于不同的細胞類型和生命周期階段。

      第二部分:遺傳學

      遺傳學是生物學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基因和遺傳信息的傳遞及其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以下是我在學習遺傳學時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1.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指的是DNA和RNA。DNA是形成基因的物質,RNA作為信息傳導介質可以將DNA信息轉化為蛋白質。

      2.基因:基因是遺傳信息的存儲單位,負責控制生物的形態、生理、生化和行為等屬性。

      3.基因遺傳規律:基因遺傳規律可分為孟德爾遺傳規律、第一、第二遺傳規律以及非孟德爾遺傳規律。

      4.染色體遺傳學:染色體遺傳學主要研究基因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包括染色體的結構、數量和功能等。

      第三部分:進化論

      進化論是生物學的基石之一,是說明生物體的起源、多樣性和演變的一種科學理論。以下是我在學習進化論時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1.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規律是生物以循環繁殖的方式產生較多的備選隨機變異體,并通過變異集團在生長、競爭、被選擇和殘存復制等環節中,讓優秀的個體獲得生存的機會。

      2.物種形成:物種形成是進化的基本過程,包括隔離種群形成、基因頻率改變、各性別之間生殖失隔離快速變化等步驟。

      3.角色生態學: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的功能包括食物鏈和生態地位等方面,角色生態學主要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總體來說,高中生物選修一是一門涉及層面廣泛、內容詳實的課程,需要我們具備比較扎實的生物基礎和思維方式。希望我們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多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學術素養,不斷深入探究生命的奧秘。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2

      高中生物選修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是生物學中重點、難點與熱點課程的體現。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高中生物選修一的知識點,以便更好地備考與學習。

      一、細胞生物學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研究生物學中最基本的科學對象。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生理、化學、調控、分化和遺傳等方面的學科。

      1. 細胞膜

      細胞膜是細胞外圍的一個薄膜,由脂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組成。它不僅可以保護細胞,還可以調節物質的進出,是細胞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2. 細胞器

      細胞器就是細胞內的各種有具體功能的亞細胞結構,包括核、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等。它們各司其職,在細胞的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 細胞分裂

      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或多個新的、功能相近或相同的細胞的過程。包括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兩大類。它們是細胞生物學中的重要分支。

      二、基因遺傳學

      基因是指控制遺傳特征的基本遺傳單位。而遺傳是指父母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的過程;蜻z傳學就是研究基因、遺傳和變異的學科。

      1. 基因

      基因是一段能夠編碼蛋白質的遺傳物質序列,它是控制生物遺傳特征的基本單位;蛴胁煌慕M合方式,可以決定我們身體的'各種基因型和表型。

      2. 遺傳規律

      遺傳規律是指遺傳過程中發現的幾個經典規律,包括孟德爾遺傳規律、連鎖性遺傳規律和顯隱性遺傳規律等。這些規律揭示了基因在遺傳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3. DNA

      DNA是指脫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大分子生物物質。它包含了生命的遺傳信息,并在每個細胞的核內以雙螺旋結構存在。DNA是基因遺傳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支。

      三、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論是指生物在長時間的演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種類、新形態以及保持和改進原有生命方式的進程,包括了進化的原理、進化的證據等內容。

      1. 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是指由于生存競爭中的不同生物之間的適應性優勢,導致了能夠生存下去的生物形態、特征得以保留和增強的過程。這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推動力。

      2. 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是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由于生存環境、表型和基因變異等原因導致的物種間差異和變化。這對于生物進化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因為這樣才能夠保證物種的適應性和生存率。

      3. 生物進化證據

      生物進化證據包括了化石記錄、生物地理學、遺傳學和生物形態學等方面。這些證據揭示了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進化在生命界中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選修一中重點的知識點總結。我們需要認真理解,結合實際學習,并努力掌握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方法和應用技巧。通過細致的學習和歸納總結,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學中的各種復雜理論和實際應用,掌握學科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更好地為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3

      高中生物選修一是生物學的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分子遺傳學、生態環境、生物技術等內容。以下是本人對這些知識點的總結筆記。

      一、分子遺傳學

      1.基因的本質

      基因是指生物體內控制遺傳信息遺傳的基本單位,是DNA分子的一部分;蚓幋a了生物體內大量不同的蛋白質,控制生物體形態、生長、發育等方面的特征。

      2.基因的遺傳方式

      基因遺傳可以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蛴袃蓚等位基因,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等位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表達在生物體積極的特征上,隱性基因則被掩蓋。

      3.基因的突變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序列發生變化。例如,可以發生點突變、插入突變和缺失突變等。這些突變可能導致基因的功能喪失、增加或變異等。

      4.基因重組的發生

      基因重組是指在有性繁殖中,基因在染色體上重新組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染色體互換、重疊、基因轉移等方式實現的;蛑亟M是生物遺傳多樣性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生態環境

      1.生態系統的構成

      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系的總稱,包括生物群落、生態環境、生態地理和生物圈等。它是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相互作用和共存的系統。

      2.生態平衡的維持

      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物之間的協調和穩定狀態。生態平衡可以通過生態復原、保育、修復和污染防治等方式來實現。

      3.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種生命體形成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它有利于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保護生物資源和維護生態平衡。

      4.環境污染的危害

      環境污染會破壞生態系統,導致生物死亡、種群減少、生態平衡被破壞等。因此,防止環境污染至關重要。

      三、生物技術

      1.基因工程技術

      基因工程技術是指通過DNA重組技術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征。這種技術在農業、藥物和生物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2.克隆技術

      克隆技術是指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手段復制生物體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生產出與原始生物體相似的生物體。

      3.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是一種具有微電子技術、生物學和計算機技術等特點的新型生物學工具,可以在生命科學研究和醫學領域中應用。

      4.基因檢測技術

      基因檢測技術是指通過檢測生物體的基因序列來診斷疾病,預測遺傳病的患病風險以及其他基因信息的獲取等。

      總結:

      高中生物選修一是學習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重要課程。在分子遺傳學方面,我們學習了基因本質、基因的遺傳方式和基因突變等。生態環境方面,我們了解到了生態系統構成、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等。在生物技術方面,我們學習了基因工程技術、克隆技術、生物芯片技術以及基因檢測技術等。這些知識點的掌握將為我們今后的生物學研究和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4

      專題一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發酵:通過微生物技術的培養來生產大量代謝產物的過程。

      2、有氧發酵:醋酸發酵、谷氨酸發酵

      無氧發酵:酒精發酵、乳酸發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適宜酵母菌繁殖,酒精發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發酵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發酵過程中,隨著酒精濃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制約。

      8、醋酸菌是單細胞細菌(原核生物),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生殖方式為二分裂。

      9、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發酵條件的作用:

     、俅姿峋鷮ρ鯕獾暮刻貏e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

     、诖姿峋钸m生長溫度為30~35℃,控制好發酵溫度,使發酵時間縮短,又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

     、塾袃蓷l途徑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為底物的氧化。

      11、實驗流程: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

      12、酒精檢驗:果汁發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現灰綠色。

      先在試管中加入發酵液2mL,再滴入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的H2SO43滴,振蕩混勻,最后滴加常溫下飽和的重鉻酸鉀溶液3滴,振蕩試管,觀察顏色。

      13、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

      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相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開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該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課題二腐乳的制作

      1、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豆腐的發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種絲狀真菌。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營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實驗流程:讓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

      4、釀造腐乳的主要生產工序是將豆腐進行前期發酵和后期發酵。

      前期發酵的主要作用:

      (1)、創造條件讓毛霉生長

      (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發酵主要是酶與微生物協同參與生化反應的過程。通過各種輔料與酶的緩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氣。

      5、將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塊。所用豆腐的含水量為70%左右,水分過多則腐乳不易成形。

      水分測定方法如下:精確稱取經研缽研磨成糊狀的樣品5~10g(精確到0.02mg),置于已知重量的蒸發皿中,均勻攤平后,在100~105℃電熱干燥箱內干燥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后稱重,然后再烘30min,直至所稱重量不變為止。

      樣品水分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樣品質量—烘干后容器和樣品質量)/烘干前樣品質量

      毛霉的生長:條件: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溫度。

      來源:

      (1).來自空氣中的毛霉孢子;

      (2).直接接種優良毛霉菌種

      時間:5天

      加鹽腌制:將長滿毛霉的豆腐塊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同時逐層加鹽,隨著層數的加高而增加鹽量,接近瓶口表面的鹽要鋪厚一些。加鹽腌制的時間約為8天左右。

      用鹽腌制時,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

      食鹽的作用:

      (1).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腐敗變質;

      (2).析出水分,是豆腐變硬,在后期制作過程中不易酥爛;

      (3).調味作用,給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4).浸提毛酶菌絲上的蛋白酶。

      配制鹵湯:鹵湯直接關系到腐乳的色、香、味。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

      (1).防止雜菌污染以防腐;

      (2).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

      (3).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后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香辛料的作用:

      (1).調味作用;

      (2).殺菌防腐作用;

      (3).參與并促進發酵過程

      防止雜菌污染:

      (1)用來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凈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裝瓶時,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齊地擺放好豆腐、加入鹵湯后,要用膠條將瓶口密封。封瓶時,最好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課題三制作泡菜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謝類型是異養厭氧型。在無氧條件下,降糖分解為乳酸。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反應式為:,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產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殺死乳酸菌。常見的乳酸菌有乳酸鏈球菌和乳酸桿菌。乳酸桿菌常用于生產酸奶。

      亞硝酸鹽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產中用作食品添加劑。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一般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國家規定肉制品中不超過30mg/kg,醬腌菜中不超過20mg/kg,嬰兒奶粉中不超過2mg/kg。亞硝酸鹽被吸收后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在適宜pH 、溫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亞硝酸鹽含量開始降低,故在10天之后食用最好。

      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是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與已知濃度的標準顯色液目測比較,估算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

      專題二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課題一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

      培養基:人們按照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長繁殖的營養基質,是進行微生物培養的物質基礎。

      培養基按照物理性質可分為液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凝固劑瓊脂(是從紅藻中提取的一種多糖,在配制培養基中用作凝固劑)后,制成瓊脂固體培養基。

      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根據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斷是哪一種菌。液體培養基應用于工業或生活生產,固體培養基應用于微生物的分離和鑒定,半固體培養基則常用于觀察微生物的運動及菌種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養基可分為人工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學物質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種類比例明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離鑒定。天然培養基是用化學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質配制而成,常用于實際工業生產。

      按照培養基的用途,可將培養基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定培養基。選擇培養基是指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長,促進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長。鑒別培養基是根據微生物的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藥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鑒別不同類別的微生物。

      培養基的化學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等。

      碳源:能為微生物的.代謝提供碳元素的物質。如CO2、NaHCO3等無機碳源;糖類、石油、花生粉餅等有機碳源。異養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機碳源。單質碳不能作為碳源。

      氮源:能為微生物的代謝提供氮元素的物質。如N2、NH3、NO3-、NH4+(無機氮源)蛋白質、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機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養基還要滿足微生物生長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氧氣的要求。例如,培養乳酸桿菌時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維生素,培養霉菌時須將培養基的pH調至酸性,培養細菌是需要將pH調至中性或微堿性,培養厭氧型微生物是則需要提供無氧的條件。

      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賹嶒灢僮鞯目臻g、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進行清潔和消毒。

     、趯⒂糜谖⑸锱囵B的器皿、接種用具和培養基等器具進行滅菌。

     、蹫楸苊庵車h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實驗操作應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

     、軐嶒灢僮鲿r應避免已經滅菌處理的材料用具與周圍的物品相接觸。

      消毒與滅菌的區別:消毒指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對于一些不耐高溫的液體)還有化學藥劑(如酒精、氯氣、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線消毒。

      滅菌則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

      滅菌方法:

     、俳臃N環、接種針、試管口等使用灼燒滅菌法;

     、诓A髅、金屬用具等使用干熱滅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熱滅菌箱;

     、叟囵B基、無菌水等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壓蒸汽滅菌鍋;

     、鼙砻鏈缇涂諝鉁缇仁褂米贤饩滅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燈。

      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

      (1)方法步驟: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驟:

     、賹邕^菌的培養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裝有培養基的錐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谟沂帜缅F形瓶,將瓶口迅速通過火焰。

     、塾米笫值哪粗负褪持笇⑴囵B皿打開一條稍大于瓶口的縫隙,右手將錐形瓶中的培養基(約10~20mL)倒入培養皿,左手立即蓋上培養皿的皿蓋。

     、艿却桨謇鋮s凝固,大約需5~10min。然后,將平板倒過來放置,使培養皿蓋在下、皿底在上。

      倒平板操作的討論

      1.培養基滅菌后,需要冷卻到50℃左右時,才能用來倒平板。你用什么辦法來估計培養基的溫度?

      提示:可以用手觸摸盛有培養基的錐形瓶,感覺錐形瓶的溫度下降到剛剛不燙手時,就可以進行倒平板了。

      2.為什么需要使錐形瓶的瓶口通過火焰?

      答:通過灼燒滅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

      3.平板冷凝后,為什么要將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蓋上會凝結水珠,凝固后的培養基表面的濕度也比較高,將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養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揮發,又可以防止皿蓋上的水珠落入培養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過程中,如果不小心將培養基濺在皿蓋與皿底之間的部位,這個平板還能用來培養微生物嗎?為什么?

      答:空氣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蓋與皿底之間的培養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這個平板培養微生物。

      純化大腸桿菌:

      (1)微生物接種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2)平板劃線法是通過接種環在瓊脂固體培養基表面連續劃線的操作。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的表面。在數次劃線后培養,可以分離到由一個細胞繁殖而來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這就是菌落。

      (3)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然后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瓊脂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進行培養。分為系列稀釋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兩步。

      (4)用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以便于純化菌種。

      (5)平板劃線法操作步驟:

     、賹⒔臃N環放在火焰上灼燒,直到接種環燒紅。

     、谠诨鹧媾岳鋮s接種環,并打開棉塞。

     、蹖⒃嚬芸谕ㄟ^火焰。

     、軐⒁牙鋮s的接種環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環菌液。

     、輰⒃嚬芡ㄟ^火焰,并塞上棉塞。

     、拮笫謱⒚笊w打開一條縫隙,右手將沾有菌種的接種環迅速伸入平板內,劃三至五條平行線,蓋上皿蓋。注意不要劃破培養皿。

     、咦茻臃N環,待其冷卻后,從第一區域劃線的末端開始往第二區域內劃線。重復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區域內劃線。注意不要將最后一區的劃線與第一區相連。

     、鄬⑵桨宓怪梅湃肱囵B箱中培養。

      平板劃線操作的討論:

      1.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劃線之前都要灼燒接種環?在劃線操作結束時,仍然需要灼燒接種環嗎?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燒接種環是為了避免接種環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物;

      每次劃線前灼燒接種環是為了殺死上次劃線結束后,接種環上殘留的菌種,使下一次劃線時,接種環上的菌種直接來源于上次劃線的末端,從而通過劃線次數的增加,使每次劃線時菌種的數目逐漸減少,以便得到菌落。

      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能及時殺死接種環上殘留的菌種,避免細菌污染環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燒接種環之后,為什么要等其冷卻后再進行劃線?

      答:以免接種環溫度太高,殺死菌種。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為什么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

      答:劃線后,線條末端細菌的數目比線條起始處要少,每次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能使細菌的數目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逐步減少,最終能得到由單個細菌繁殖而來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驟:

     、賹⑼坎计鹘谑⒂芯凭臒。

     、谌∩倭烤,滴加到培養基表面。

     、蹖⒄从猩倭烤凭耐坎计髟诨鹧嫔弦,待酒精燃盡后,冷卻8~10s。

     、苡猛坎计鲗⒕壕鶆虻赝坎荚谂囵B基表面。

      涂布平板操作的討論: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應在火焰附近進行。結合平板劃線與系列稀釋的無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應如何進行無菌操作?

      提示:應從操作的各個細節保證“無菌”。例如,酒精燈與培養皿的距離要合適、吸管頭不要接觸任何其他物體、吸管要在酒精燈火焰周圍;等等。

      菌種的保存:

      (1)對于頻繁使用的菌種,可以采用臨時保藏的方法。

     、倥R時保藏方法

      將菌種接種到試管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在合適的溫度下培養。當菌落長成后,將試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個月,都要重新將菌種從舊的培養基上轉移到新鮮的培養基上。

     、谌秉c:這種方法保存的時間不長,菌種容易被污染或產生變異。

      (2)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菌種,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裝入1mL甘油后滅菌。將1mL培養的菌液轉移到甘油瓶中,與甘油充分混勻后,放在-20℃的冷凍箱中保存。

      課題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

      尿素是一種重要的農業氮肥,尿素并不能直接被農作物吸收。只有當土壤中的細菌將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細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為他們能合成脲酶。尿素最初是從人的尿液中發現的。

      篩選菌株:

      (1)實驗室中微生物的篩選應用的原理

      人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包括營養、溫度、pH等),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

      (2)選擇性培養基

      在微生物學中,將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的培養基,稱作選擇培養基。

      (3)配制選擇培養基的依據

      根據選擇培養的菌種的生理代謝特點加入某種物質以達到選擇的目的。例如,培養基中不加入有機物可以選擇培養自養微生物;培養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選擇培養能固氮的微生物;加入高濃度的食鹽可選擇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統計菌落數目:

      (1)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釋涂布平板法和顯微鏡直接計數。

      (2)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的原理。

      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

      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活細菌。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設置3~5個平板,選擇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

      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活菌數來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項:

      1、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

      2、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TTC

      3、本法僅限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設置對照:設置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對照實驗是指除了被測試的條件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作用是比照試驗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擾,證明確實是所測試的條件引起相應的結果。

      實驗設計:實驗設計包括實驗方案,所需儀器、材料、用具和藥品,具體的實施步驟以及時間安排等的綜合考慮和安排。

      (1)土壤取樣:同其他生物環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數量最大,種類最多。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表層,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長。從富含有機物、潮濕、pH≈7的土壤中取樣。鏟去表層土,在距地表約3~8cm的土壤層取樣。

      (2)樣品的稀釋:樣品的稀釋程度將直接影響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目。在實際操作中,通常選用一定稀釋范圍的樣品液進行培養,以保證獲得菌落數在30~300之間、適于計數的平板。

      測定土壤中細菌的數量,一般選用104 105 106

      測定放線菌的數量,一般選用103 104 105

      測定真菌的數量,一般選用102 103 104

      (3)微生物的培養與觀察

      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養溫度和培養時間。細菌30~37℃,1~2天;放線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每隔24小時統計一次菌落數目,選取菌落數目穩定時的記錄作為結果,這樣可以防止因培養時間不足而導致一樓菌落的數目。一般來說,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唯獨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征。

      課題三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

      纖維素,一種由葡萄糖首尾相連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多糖類物質。

      纖維素與纖維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纖維素含量最高的天然產物,木材、作物秸稈等也富含纖維素。

      (2)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一般認為它至少包括三種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纖維素最終被水解成葡萄糖,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

      纖維素分解菌的篩選:

      (1)篩選方法:剛果紅染色法。能夠通過顏色反應直接對微生物進行篩選。

      (2)剛果紅染色法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原理:

      剛果紅是一種染料,它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我們在含有纖維素的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時,剛果紅能與培養基中的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

      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后,剛果紅-纖維素的復合物就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是否產生透明圈來篩選纖維素分解菌。

      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實驗流程:

      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此步是否需要,應根據樣品中目的菌株數量的多少來確定)→梯度稀釋→將樣品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基上→挑選產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選擇富含纖維素的環境。

      (2)剛果紅染色法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步驟倒平板操作、制備菌懸液、涂布平板

      (3)剛果紅染色法種類

      一種是先培養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進行顏色反應,另一種是在倒平板時就加入剛果紅。

      課題延伸:對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進行了初步的篩選后,只是分離純化的第一步,為確定得到的是纖維素分解菌,還需要進行發酵產纖維素酶的實驗,纖維素酶的發酵方法有液體發酵和固體發酵兩種。

      纖維素酶的測定方法,一般是對纖維素酶分解濾紙等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的測定。

      專題三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

      課題一菊花的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細胞分化:在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出現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離體的植物組織或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后,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松而無規則,是一種高度液泡化的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組織或細胞產生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的脫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脫分化產生的愈傷組織繼續進行培養,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這個過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試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植物細胞工程:具有某種生物全套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活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能力,即每個生物細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并不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通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構成不同組織和器官。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有:實現優良品種的快速繁殖;培育脫毒作物;制作人工種子;培育作物新品種以及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等。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的生理意義是: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結構和功能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條件:

      材料:不同的植物組織,培養的難易程度差別很大。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年齡和保存時間的長短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組織培養一般選擇未開花植物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作材料。

      一般來說,容易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容易進行組織培養。選取生長旺盛嫩枝進行組培的是嫩枝生理狀態好,容易誘導脫分化和再分化。

      營養:離體的植物組織和細胞,對營養、環境等條件的要求相對特殊,需要配制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機物有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蔗糖等。

      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在生長素存在的情況下,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現加強趨勢。

      在培養基中需要添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濃度、使用的先后順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響結果。

      環境條件:PH、溫度、光等環境條件。

      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將pH控制在5.8左右,溫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燈照射12h。

      操作流程:

      配制MS固體培養基:

      配制各種母液:將各種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濃縮液(培養基母液)。

      使用時根據母液的濃縮倍數,計算用量,并加蒸餾水稀釋。

      配制培養基:應加入的物質有瓊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蒸餾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組織培養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莖段組織培養比較容易。

      滅菌:采取的滅菌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

      MS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是什么?與肉湯培養基相比,MS培養基有哪些特點?

      答: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細胞所必需的無機鹽;蔗糖提供碳源,維持細胞滲透壓;甘氨酸、維生素等物質主要是為了滿足離體植物細胞在正常代謝途徑受到一定影響后所產生的特殊營養需求。

      微生物培養基以有機營養為主,MS培養基則需提供大量無機營養。

      外植體的消毒:

      外植體:用于離體培養的植物器官或組織片段。

      選取菊花莖段時,要取生長旺盛的嫩枝。菊花莖段用流水沖洗后可加少許洗衣粉,用軟刷輕輕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沖洗20min左右。

      用無菌吸水紙吸干外植體表面的水分,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中搖動2~3次,持續6~7s,立即將外植體取出,在無菌水中清洗。

      取出后仍用無菌吸水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放入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無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就要考慮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植物的耐受能力。

      接種:接種過程中插入外植體時形態學上端朝上,每個錐形瓶接種7~8個外植體。外植體接種與細菌接種相似,操作步驟相同,而且都要求無菌操作。

      培養:應該放在無菌箱中進行,并定期進行消毒,保持適宜的溫度(18~22℃)和光照(12h)。

      移栽:栽前應先打開培養瓶的封口膜,讓其在培養間生長幾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養基。然后將幼苗移植到消過毒的蛭石或珍珠巖等環境中生活一段時間,進行壯苗。最后進行露天栽培。

      栽培:外植體在培養過程中可能會被污染,原因有外植體消毒不徹底;培養基滅菌不徹底;接種中被雜菌污染;錐形瓶密封性差等。

      專題四月季的花藥培養

      被子植物的花粉發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絲、花藥兩部分;ㄋ帪槟覡罱Y構,內部含有許多花粉;ǚ凼怯苫ǚ勰讣毎涍^減數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

      被子植物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在小孢子四分體時期,4個單倍體細胞連在一起,進入單核期時,四分體的4個單倍體細胞彼此分離,形成4個具有單細胞核的花粉粒。

      這時的細胞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于細胞的中央(單核居中期)。隨著細胞不斷長大,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單核靠邊期),并分裂成1個生殖細胞核和1個花粉管細胞核,進而形成兩個細胞,一個是生殖細胞,一個是營養細胞。生殖細胞將在分裂一次,形成兩個精子。

      注意:

     、俪墒斓幕ǚ哿S袃深,一類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細胞核和生殖細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類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細胞就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兩個精子核和一個花粉管核(營養核)

     、诨ǚ郯l育過程中的四分體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四分體不同;ǚ郯l育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4個連在一起的單倍體細胞;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聯會配對后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由于含有四條染色單體而稱為四分體。

     、弁簧臣毎纬傻膬蓚精子,其基因組成完全相同。

      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通過花藥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即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花粉通過胚狀體階段發育為植物,另一種是花粉在誘導培養基上先形成愈傷組織,再將其誘導分化成植株。

      這兩種途徑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主要取決于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

      注意:

     、贌o論哪種產生方式,都要先誘導生芽,再誘導生根

     、谂郀铙w:植物體細胞組織培養過程中,誘導產生的形態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非常類似的結構,其發育也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類似,有胚芽、胚根、胚軸等完整結構,就像一粒種子,又稱為細胞胚。

      影響花藥培養的因素誘導花粉能否成功及誘導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材料的選擇與培養基的組成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親本的生理狀況:花粉早期是的花藥比后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選擇月季的初花期。

      合適的花粉發育時期:一般來說,在單核期,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的時期,花藥培養成功率最高。

      花蕾:選擇完全未開放的花蕾。

      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等對誘導成功率都有一定影響。

      材料的選。哼x擇花藥時,一般要通過鏡檢來確定其中的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育期。確定花粉發育時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需采用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接種和培養:滅菌后的花蕾,要在無菌條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將花藥接種到培養基上。

      在剝離花藥時,要盡量不損傷花藥(否則接種后容易從受傷部位長生愈傷組織),同時還要徹底去除花絲,因為與花絲相連的花藥不利于愈傷組織或胚狀體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種花藥7~10個,培養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

      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

      一般經過20~30天培養后,會發現花藥開裂,長出愈傷組織或形成胚狀體。將愈傷組織及時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上,以便進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

      如果花藥開裂釋放出胚狀體,則一個花藥內就會產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須在花藥開裂后盡快將幼小植株分開,分別移植到新的培養基上,否則這些植株將很難分開。還需要對培養出來的植株做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與花藥培養技術的相同之處是:培養基配制方法、無菌技術及接種操作等基本相同。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花藥培養的選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時期適宜的花蕾;花藥裂開后釋放出的愈傷組織或胚狀體也要及時更換培養基;花藥培養對培養基配方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些都使花藥培養的難度大為增加。

      專題五DNA和蛋白質技術

      課題一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提取DNA的溶解性原理包括DNA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

      DNA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特點:在0.14mol/L時溶解度最小;要使DNA溶解,需要較高濃度?要使DNA析出,又需要0.14mol/L的濃度?

      在溶解細胞中的DNA時,人們通常選用2mol/LNaCl溶液;將DNA分子析出的方法是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緩慢注入蒸餾水,以稀釋NaCl溶液。酒精是一種常用有機溶劑,但DNA卻不能溶于酒精(特別是95%冷卻酒精),但細胞中蛋白質可溶于酒精。

      從理論上分析,預冷的乙醇溶液具有以下優點。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運動,易于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溫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韌性,減少斷裂。

      采用DNA不溶于酒精的原理,可以達到的目的是:將DNA和蛋白質進一步分離。

      提取DNA還可以利用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原理。利用該原理時,應選用蛋白酶,因為酶具有專一性,蛋白酶只水解蛋白質而不會對DNA產生影響。溫度值為60~80℃,因為該溫度值蛋白質變性沉淀,而DNA不會變性。

      補充:DNA的變性是指DNA分子在高溫下解螺旋,其溫度在80℃以上,如在PCR技術中DNA變性溫度在95℃。

      當鑒定提取出的物質是否是DNA時,需要使用什么指示劑進行鑒定?

      答: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呈現藍色。

      原理總結:通過利用不同濃度NaCl溶液溶解或析出DNA,可以從細胞中提取和提純DNA;再利用酒精進一步將DNA與蛋白質分離開來,達到提純的目的;最后利用二苯胺試劑鑒定提取的物質是否是DNA。

      實驗材料的選。

      不同生物的組織中DNA含量不同。在選取材料時,應本著DNA含量高、材料易得、便于提取的原則。

      本實驗用雞血細胞做實驗材料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雞血細胞核的DNA含量豐富,材料易得;二是雞血細胞極易吸水脹破,而用動物肝臟細胞作實驗材料常常需要勻漿和離心,對設備要求較高,操作繁瑣,歷時較長。

      雞血細胞破碎以后釋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所以在提取過程中為了減少DNA的損失,最好使用塑料的燒杯和試管盛放雞血細胞液。

      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若選用雞血和洋蔥作實驗材料,則怎樣獲取含DNA的濾液?

      答:在雞血細胞液中加入一定量蒸餾水并用玻棒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切碎洋蔥,加入一定量洗滌劑和食鹽,攪拌研磨,過濾后收集濾液。

      為什么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答:蒸餾水對于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內,使血細胞脹裂,再加上攪拌的機械作用,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細胞膜和核膜的破裂),從而釋放出DNA。

      在以上實驗中,加入蒸餾水、洗滌劑和食鹽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答:過濾時應當選用(濾紙、尼龍布)。血細胞在蒸餾水中大量吸水而張裂;洗滌劑瓦解細胞膜;食鹽溶解DNA物質;選用尼龍布進行過濾。

      在處理植物組織時需要進行研磨,其目的是什么?研磨不充分產生什么結果?

      答:破碎細胞壁,使核物質容易溶解在NaCl溶液中;研磨不充分會使DNA的提取量減少,影響實驗結果,導致看不到絲狀沉淀物、用二苯胺鑒定不顯示藍色等。具體做法。10mL雞血+20mL蒸餾水→同方向攪拌→3層尼龍布過濾→濾液。

      為什么反復地溶解與析出DNA,能夠去除雜質?

      答:用高鹽濃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鹽中不能溶解的雜質;用低鹽濃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鹽溶液中的雜質。因此,通過反復溶解與析出DNA,就能夠除去與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種雜質。

      最初獲得的DNA濾液含有蛋白質、脂質等雜質,需要進一步提純DNA。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質,不分解DNA;

      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質和DNA的變性溫度不同。

      方案二與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雜質蛋白,從而使提取的DNA與蛋白質分開;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質對高溫耐受性的不同,從而使蛋白質變性,與DNA分離。

      析出與鑒定:

      在濾液中仍然含有一些雜質,怎樣除去這些雜質呢?得到的DNA呈何顏色?

      答:濾液與等體積的冷卻酒精混合均勻,靜置2~3分鐘,析出的白色絲狀物就是DNA。DNA呈白色。

      怎樣鑒定析出的白色絲狀物就是DNA呢?

      答:具體做法:試管2支,編號甲乙→各加等量5mLNaCl溶液→甲中放入少量白色絲狀物,使之溶解→各加4mL二苯胺,混合均勻→沸水浴5min→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操作:

      制備雞血細胞液:加檸檬酸鈉,靜置或離心

      ↓

      破碎細胞,釋放DNA:加蒸餾水,同一方向快速通方向攪拌→過濾,除去細胞壁、細胞膜等。

      ↓

      溶解核內DNA:加入NaCl至2mol/L,同一方向緩慢攪拌

      ↓

      DNA析出:加蒸餾水至0.14mol/L,過濾,在溶解到2mol/L溶液中→除去細胞質中的大部分物質。

      ↓

      DNA初步純化:與等體積95%冷卻酒精混合,析出白色絲狀物→除去核蛋白、RNA、多糖等。

      ↓

      DNA鑒定:二苯胺,沸水浴,呈現藍色

      注意事項:在雞血中加入檸檬酸鈉防止凝固;雞血靜置或離心以提高細胞懸液濃度;使用塑料燒杯;使用尼龍布過濾;玻棒沿同一方向攪拌;玻棒攪拌要緩慢(細胞破裂快速攪拌);玻棒不要碰到燒杯壁;二苯胺試劑要現用現配等。

    【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08-26

    生物選修三知識點總結02-03

    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02-08

    高二物理選修一知識點總結優秀09-22

    高二物理選修二知識點總結10-09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4-24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08

    [優]生物選修三知識點總結6篇03-13

    生物選修一教學總結06-14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