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1
今天,我要評課的內容是羅xx老師執教的《棉花姑娘》,那么先來簡單地回顧下教學過程,首先羅老師基于課題,讓學生認識棉花姑娘,再進行第一段的教學,把生字“蚜、盼、治”的學習落實在詞語中,再落實在句子中。緊接著通過棉花姑娘和三位醫生的對話,引導學生讀出棉花姑娘盼望著被醫治的心情,并采取演一演的活動形式加深體會。同時,在朗讀中讓學生了解了一些禮貌用語,最后再進行生字“只”“請”兩個字的書寫。
羅老師在這堂課的整體設計上思路明確,難點突出。我聽完課后,內心有幾點感觸,我想把它們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是識字教學、朗讀及指示性語言、寫字。
一、識字教學
1、首先我們來看看羅老師這節課在識字上下的功夫,一開始抓住姑娘進行形聲字教學,再利用加一加等方法識記盼望、蚜蟲、治病等詞,另外,羅老師的識字教學,重在結合語境識記。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節課羅老師做到了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羅老師扎實地教授生字讓我想起來《易經》里有一句話:蒙以養正,圣功也。周一貫老先生的解釋是小孩子一上學應先培養他端正的品行,讓他正心、正德、正見、正行,為孩子奠定一生勤學敬業、和平處事、幸福成功的基礎,這就是最神圣的功德。因此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孩子母語的啟蒙,是小孩子養正的重要一步,而漢字又占據著重要位置,因此我們要把識字教扎實了。
2、在20xx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放大這么一句話: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課標中將以前的還應考慮改成特別關注,在此我們可以獲得一個信息,那就是語文教學,特別是低段語文教學要凸顯出漢字的特點。漢字是表意文字,雖然部分字已經音變義變,但是大部分的字還是能夠頑強地凸顯其表意的特征,通過字形,分析并理解字義。正如黃亢美老師倡導的字理教學,就是依據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閱讀課依據字理進行析解詞語和品味詞語,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凸顯漢字文化的魅力。
透過字理教學,讓生字變成一幅幅生動畫面,盡量做到生字教學既有淺出更有深入。去年我們學校有參與的`我愛學習這個活動,透過字理教學有助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識記效率,減少生字回生現象,也符合“人人過關”這個理念。在這堂課中,羅老師在教學生字“盼”的時候,提問這個字和什么有關,透過字理,形聲字,從目,分聲。本義指眼睛黑白分明,目美。引申為看、想望的意思,編了個順口溜:用眼看,分分秒秒地看著。因此也了解了字義:棉花姑娘是多么期待呀,多么盼望了。
二、朗讀及指示性語言
1、朗朗乾坤,朗朗讀書聲,提升朗讀的底氣,低年級的孩子具有樂唱喜歡讀的年齡特點,這也是為什么我愛學習期末測評中,從我們學校的實際中,喜歡口頭測評的人多于喜歡紙筆測評的。羅老師這堂課中,重在扎實地掌握三位醫生與棉花姑娘的對話,在個別讀、自由讀、師生配合讀、演一演地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能盡情地參與到朗讀中,在讀中慢慢體會“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多種形式的讀已經有了,那么如何在正確朗讀基礎上,在流利、有感情地表達出來。
2、羅教師的一些明確的指示性語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她盡量照顧全員,要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其中比如:如果你讀好了對著老師笑一笑,如果你劃好了就坐端正告訴老師,盡量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準備好的小朋友用立正的姿勢告訴我,再比如說舉手,讓沒有發過言的孩子搖搖手,比方說,有的孩子上來回答過問題了,坐下面的同學沒機會上來,如果你和他答案是一樣的,可以笑瞇瞇地看著他。這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性語言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
三、寫字
打好習字書寫的根腳,周一貫老師說:“寫字不僅關系到鞏固漢字,而且練寫的過程也是學習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闭缫痪涔旁挘盒恼齽t筆正,我們更是要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羅老師對孩子們寫字姿勢,以及書寫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寫字有一些寫字兒歌,如果課堂上可以適當地增加這些,有助于提高學生識記的興趣。
說到這兒,回想起此次活動的,想起兩個基本理念,我們聽評課是基于研究、為了改進!奥爠e人的課”是為了“建設自己的課”。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愿做一個耕別人的園也荒不了自家的園的語文老師!
以上我的發言較為簡陋,不當之處,多給寶貴意見,謝謝您!
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2
《棉花姑娘》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童話,寓生物常識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過棉花姑娘請求小動物給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紹了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不同種類害蟲的科學常識。采用對話的形式推進故事的發展是本課的表達特色,對話內容口語化,句式不斷重復,符合一年級兒童的閱讀心理。
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結合單元目標和文本,我把課時目標定為:
1、通過游戲,復習鞏固生字學習,會寫“星”、“病”兩個生字。
2、創設情景,積累ABAB顏色詞描述事物。
3、讀好課文中的對話,培養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了解更多自然衛士。教學重點是讀好文中祈使句請求的語氣,讀好對話和積累ABAB顏色詞。
我的教學環節分為5部分:鞏固生字、回顧課文;情感體驗,讀好對話;自我介紹,尋找真正的醫生;積累ABAB色彩詞;書寫教學。
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最有效的識字方式便是讓學生及時回憶,讓生字反復出現以加強記憶,課堂伊始,通過開火車的方式回顧上一課時所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接著,提問上節課棉花姑娘請了誰愛幫忙?通過提問,檢驗學生第一課時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出示板書,導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通過角色扮演指導朗讀,促進語感的提升,進入課文情境。
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尋找真正的醫生的環節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出小蟲是什么并用橫線畫下來,讓學生真正地跟課文接觸,通過課文學習。通過七星瓢蟲名片的方式補充學生對七星瓢蟲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歸納七星瓢蟲捉哪里的害蟲逐漸加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棉花姑娘病好了,給我們帶來一些顏色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多彩的形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對ABAB顏色詞的積累和運用。
扎實的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兩個生字的書寫教學既注意了生字的結構又注意關鍵筆畫。
課后,張老師給了我很多建議,這節課還是有不少提升空間的:
1、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比如: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等。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配合。
但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教師不能將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自己閱讀文本的體驗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權利。而應努力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以自己的生活經驗豐富對文本角色的理解,以角色的喜樂憂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生命的色彩彰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我的朗讀指導、角色扮演前如果能夠借助課文插圖,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幫助學生梳理好棉花姑娘的感情線,一開始生病了,表情非常痛苦,非常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墒茄嘧、啄木鳥、青蛙都不能夠給她治病,她很失望。驚喜的是,一群七星瓢蟲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棉花姑娘非常感謝,給七星瓢蟲寫了感謝的話語。痛苦——盼望——失望——驚喜——感謝這5個關鍵詞,既把棉花姑娘的感情梳理清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有自己的閱讀體驗,豐富了對文本的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自讀自悟的話,相信學生的朗讀將不會僅僅停留在模仿的層次上,自然能夠在角色扮演時傾情演出,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另外,這條感情線也能夠讓整個教學流程的情境更加地水到渠成。
2、在七星瓢蟲的醫治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此時,可以結合課文的插圖,再次回顧一下棉花姑娘的心情歷程,既回顧小結了課文,也可以更加自然地進行接下來積累顏色詞的環節。
3、引導積累顏色疊詞時,可以教會學生,由碧綠——碧綠碧綠這樣的變化,可以歸納為ABAB式的顏色詞。
3、書寫指導要重視讀帖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過程!靶恰焙汀安 倍际呛象w字,一年級下學期不再適合書空一筆一劃地寫,合體字應該注重的是結構的指導。例如,反饋時應該是這樣:“星”字是上下結構,日字頭,上面是個“日”,下面是個“生”!安 弊质前氚鼑Y構,病字旁,病字旁里面是個“丙”字(病字旁里面這樣寫橫、豎、橫折鉤、撇、點)
4、最后的感謝信可以換為給七星瓢蟲寫祝?。一年級上學期期末,學生接觸過給爸爸媽媽、好朋友等寫祝福語,這里可以作一個延伸,喚醒舊知。
學情不同了,方法一定要調整,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這次上課獲得的最大的感觸。本次設計,著力了教學反饋和評價語的導向設計,比自己以往的干巴巴的評價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每一次的準備過程都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在不斷地成長,身邊的伯樂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自己的思路一次次清晰,能夠對文本和學情、年段目標更加熟悉,這就是成長吧!
感謝青藍計劃讓我們相遇,取經的路上有強有力的后盾支持和助一臂之力讓我前行,感恩!
棉花姑娘評課稿集錦3
聽完潘老師帶來的《棉花姑娘》一課,我受益匪淺!《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童話故事,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潘老師向我們展示的這堂課,教學過程流暢、自然。潘老師的教學語言親切規范,教態自然大方,教學基本功扎實,完全具備一個優秀教師的素質。我覺得,潘老師的這堂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緊扣學生識記特點,注重字詞教學
低年級教學最難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識字教學有效度。潘老師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課文的生字展開。如課題中“棉花”和“姑娘”應讀輕聲的教學,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關系,并讓男生喊喊女生,女生來回答等等,教學“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學絲絲緊扣,學生學得非常扎實。
在書寫生字“星”時,潘老師也讓孩子自己觀察發現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學生書寫時就更能把字主動寫端正漂亮?傊,教學中,潘老師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注重情境創設,關注情感體驗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間總是滲透著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態度,要使學生真正能理解和體會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去體味文中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讀教學中,潘老師十分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他們入情入境進行情感體驗。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來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鳥、青蛙這三位動物朋友雖然很想為棉花姑娘治病,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無奈與遺憾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份內心的體驗轉換角色進行朗讀: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現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導學生朗讀,體驗著急的心情。
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讀起來感情十分投入。通過朗讀,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于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如在出示蚜蟲的圖片時,錄音介紹有關蚜蟲的知識,使學生對蚜蟲有更多地了解,并理解這是一只可惡的蚜蟲,學生朗讀這幾話是就會帶著可惡的表情來讀。
四、評價語言豐富而具有激勵性
教師到位的評價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可以把課堂教學提升到一個深層次的境界。潘老師在這節課中也讓我們感受到她語言的魅力,特別是在引導學生朗讀時她的評價語言又是那樣的貼切,自然,絲毫沒有脫離課文的語言環境。如:“謝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方法!”“你真聰明!”“你真會讀書,不僅體會到棉花姑娘的美,連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美都能體會到,真了不起!”“同學們聽得可認真啦!”“講得非常棒!”“讀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標準!”“真響亮!”等等,這樣的評語,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鼓勵,能讓孩子們有很大的滿足感,使他們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五、注重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盼望”一詞之后,教師提問:“誰能用‘盼望’說一句話?”這樣不僅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以致用,而且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另外,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的意思,并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到“碧綠碧綠”“雪白雪白”將病愈后的棉花姑娘寫得很美。然后潘老師又問:“生活中,你見過碧綠碧綠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呢?”并相機出示拓展填空的練習,讓學生口頭填空。這樣的詞語教學,就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又更有利于將所學的知識納入到學生的言語結構中去。
【棉花姑娘評課稿】相關文章:
(經典)棉花姑娘評課稿10-10
棉花姑娘評課稿04-24
《棉花姑娘》評課稿06-26
【精選】《棉花姑娘》評課稿08-11
棉花姑娘評課稿03-14
評課稿《棉花姑娘》07-31
[精華]《棉花姑娘》評課稿10-04
棉花姑娘評課稿[熱門]10-10
《棉花姑娘》語文評課稿08-21
【熱門】《棉花姑娘》評課稿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