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時間:2024-06-26 10:15:30 歷史 我要投稿

    (優)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知識清單——明確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使秦國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后兼并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后,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

     、倨邍g戰爭不斷。

     、诒鞯玫礁倪M,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

     、鄹鲊M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筑城防工事。

     、軕馉幖ち,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后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

      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愿,并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稱這種策略為“合縱”。

      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

      D(連橫的內容):秦國采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于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后,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占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

      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2、重農抑商。

      3、獎勵軍功。

      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

      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

      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準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后滅了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確立;实厶幱谥粮邿o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

      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

      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

      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御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表現:

      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

      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胺贂笔抢钏沟慕ㄗh。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了漢朝,都城在長安。漢武帝在位時,漢朝進入鼎盛時期。

      二、漢武帝下詔求賢,學者董仲舒被舉薦上來,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在長安興辦“太學”招收“弟子員”。

      三、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作用:

      A、措施:1、思想上:尊儒術興太學。

      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還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資格。

      3、經濟上,整理財政,規定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有國家壟斷經營,私人不得鑄造貨幣和經營鹽鐵。

      B:作用:有利與國家的統治,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四、漢武帝開發邊疆(武功):

      1、打敗匈奴,設“河西四郡”。

      2、重設郡縣,加強對五嶺以南廣大地區的管理。

      3、把西南夷地區納入漢王朝的直接統治。

      張騫通西域

      一、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稱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國,進攻匈奴。

      三、張騫出使西域后,內地與西域的聯系日益密切,絲綢和鐵器,鐵器制作和打井技術傳如西域。駿馬,魔術,胡桃,胡蘿卜等傳入內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絲綢之路

      一、絲綢之路(起點)長安—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蔥嶺—西亞,歐洲。這條路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所以稱為“絲綢之路”

      二、南方絲綢之路起點是成都,三:秦漢時與朝鮮的交往:

      1、鐵器技術傳入朝鮮。

      2、在平壤附近墓里發現“蜀”的“漆器”。

      3、當時朝鮮有個國家叫“秦韓”。

      四、西漢時,中國與日本就了交往,當時日本列島上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有交往。東漢時,日本的一個叫“委奴國”的派使者到中國,漢光武帝贈送“漢委奴國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條支!保ń裉斓牟ㄋ篂常。166年大秦(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派使者從海上來到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東漢末年,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的軍閥有袁紹,曹操等。

      二、官渡之戰: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曹操親自率精兵偷襲烏巢把袁紹的糧草燒的一干二凈曹操打敗了袁紹。以少勝多。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官渡之戰后幾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戰:208年,曹操以漢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圖統一全國,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在赤壁打敗曹軍。赤壁之戰后,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的局面實際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都城是洛陽。221年,劉備建立漢,又稱蜀漢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城是建業(今江蘇南京)。魏,蜀,吳的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維持主要是蜀國和吳國的聯盟,使魏國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開發

      一、三國時期南方開發的原因:

      1、南方地區相對穩定。

      2、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農作物。

      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4、孫吳政權以及蜀國重視發展經濟。

      二、吳蜀時期,江南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會稽出產的越布是的特產。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艦船。瓷器技術提高,能生產精致的青瓷。

      三、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穩妥處理民族關系,使“南中地區”的到初步的開發。

      四、三國后,西晉曾經統一全國。從4世紀初到6世紀末,東晉和南朝先后統治南方。

      五、東晉南朝是南方開發的原因:

      1、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

      2、南方統治者大多重視發展經濟。

      3、社會相對安定。

      4、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的都會。建康的變化是江南地區開發的一個縮影。

      七、230年吳國派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臺灣)這是大陸與臺灣最早交往記載。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12-06

    (精)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02-04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01-11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0-19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07-28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07-21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總結12-25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12-19

    【合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07-28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