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如果說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年三十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后,大大家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炮竹,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里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笑的前仰后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嘆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打開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于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嘗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里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年三十,意味著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糖畫,我們小朋友再熟悉不過了,以糖為材料,以勺子為畫筆,以糖稀為墨,“大筆一揮”只一會兒工夫,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就在藝人手中活靈活現。這可是我們中華文明古國悠久的一門藝術呢!
我曾經就見過一個“糖畫陳”,他做的糖畫,吃了一口就停不下來,你可別不信!沒吃過的不會信,吃過的`恐怕魂兒都勾去了呢!
我每次路過小街,就要買“糖畫陳”的糖畫。我走上前轉動木盤上的竹簽,!芭!是鳳凰!”,我興奮不已,這可是我第一次抽到鳳凰呢!糖畫陳笑著夸道:“小姑娘,運氣不錯!”話音剛落,糖畫陳將糖漿舀起一勺,畫出了鳳凰的動態。
他神色泰然,目不轉睛地盯著緩緩流下的糖稀,手起起落落,一會左,一會右,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滴、點、戳、壓,這些技法是如此熟練。我看呆了,手也不由自主地跟著他上下左右地揮動起來。風頭、鳳爪、鳳身,“刷刷”兩下就完成了,那可真是不費吹灰之力。鳳凰的身子完成了,接下來就輪到重頭戲了——鳳尾。他揮毫潑墨地畫了幾十條線,它們互相交錯著。糖畫陳的臉上流露出享受的神情,手上下起伏,揮灑自如,如同一位隱居的藝術家,情趣橫生。不經意間金燦燦的鳳凰羽毛豐滿了,展翅欲飛。這“鳳凰”如此活靈活現,真擔心他會從我手上飛走,忍不住緊緊攥住竹簽,一手還擋在上方。抿了抿,真甜!
我心里甜甜的,它不止是一種食品,還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糖畫陳那神乎奇跡的手法真令我拍手叫絕。那位糖畫陳見著我快樂的神情,也露出了微笑……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這次暑假我到了瓷都——景德鎮。在那里。我體驗了如何做陶瓷。做陶瓷看似簡單,做起來難
首先,要把瓷泥揉好。要用雙手握好瓷泥的兩邊,用力往中間推讓樣子看起來像羊頭,要一直重復這個動作,揉一至兩分鐘。揉好后,把“羊角”粘到“羊頭”上。形成一個圓柱形。這樣就可以開始第二步了。
要用力把瓷泥按到做陶瓷的'機器上,再把手搞濕把瓷泥捏成一個長方形,再不斷把它捏高。到了需要的高度后,就可以開始把它鏤空了。把大母指放到中間,其他幾個手指放到陶瓷兩邊。然后不斷磨,把里面和外面都磨平后就可以了!
這次做瓷器我體會到了做一個瓷器原來是多難,要花多少心思才能做好一件。讓我不由得敬佩那些做陶的師傅。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國的傳統文化種類很多,比如風箏、剪紙、皮影等。我就講一下剪紙吧。
剪紙的剪形分別是:毛毛剪、月牙剪、小圓剪、大圓剪、空心剪、柳葉剪。這些剪紙形狀巧妙地加在一起就能變成一幅精美的手工作品。比如說,要剪小鹿就要用小圓剪、大圓剪和月牙剪。月牙剪是小鹿的'眼睛,小圓剪和大圓剪是小鹿的花紋。
另外,剪紙法分為對稱剪和非對稱剪。對稱剪就是剪得時候將紙對折再剪。剪虎頭用的就是對稱剪。先用鉛筆把虎頭、耳朵、胡子、王字、眼睛描出來,再用剪刀沿著描畫的線剪下來就成了。不過,小朋友們可要小心了:胡子和耳朵一定要留在虎頭上,否則虎頭就成蘋果了。非對稱剪就是左右兩邊的剪法不一樣。
根據造型剪紙可以分為平面剪紙、半立體剪紙、立體式剪紙。一般立來說,體式剪紙要剪兩個以上一模一樣的形狀,平面剪紙只需要剪一個就夠了,因為平面剪紙不需要立起來。
當然了,要想剪紙做得精致還要刀法準,剪出來的邊沒有毛刺。如果想學習剪紙,就去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樓,找岳紅霞老師,她可是我們這兒有名的剪紙老師。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我們的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我就給你們講一講吃粽子,賽龍舟吧!
屈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了楚王最喜歡的大臣,幾個奸臣看到楚王這么喜歡他想出一個計策。他們天天都圍在楚王的'身邊,說了幾句甜言蜜語就把楚王“迷”得昏天地轉。
楚王聽了奸臣的勸說下,把屈原放回他自己的家鄉。在回鄉的途中,屈原聽說家鄉被敵人滅掉了,百姓生不如死,于是就跳進了汩羅江里面。
百姓們聽到屈原死了后,急忙劃船到汩羅江撈屈原的尸體,百姓們把粽子包好扔進汩羅江里面,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屈原跳進汩羅江里的日子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就傳下來了。一直傳到了現在。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是一個屹立在東方的國家,幾千年來,祖先們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財富,使我們的祖國文化源遠流長。
耍牙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屬于寧海平調表演中的一門絕活兒,與川劇中的“變臉”相齊名?诤念w、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于口內,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為“絕活”。一位二十幾歲的少女叫薛巧萍,她是一位耍牙的傳承人。她學耍牙的時候,年僅九歲。當時和她一起學耍牙的有八九個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但只有她一人堅持下來。訓練時,牙床全都會磨出血泡,一個禮拜都不能吃東西,連水都不能喝,全靠打點滴?上攵,要經歷多少痛苦和磨練,才能成就今天的本領呀!
皮影戲,一個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由于皮影戲的剪紙要求做工非常的精細,不能有半點的差錯,如剪紙的大小、上線的尺寸、紙片的連接等,如果其中一項做得不到位的話,就會影響整個皮影戲的.美觀,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嚴重后果。正是因為制作過程的精細,所以很多年輕人放棄學這一門技藝。
滑石板,一個被古代的戰士當作的一種娛樂項目,至今卻快被世人所忘掉。玩滑石板的人需要驚人的臂力,所以,會這門技藝的人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的小伙;臅r候,一個人雙腳踩到石板的邊緣,后面兩人一人抬一支胳膊,把踩在石板上的人推著走。踩著石板的那個人的胳膊必須用力,讓肌肉鼓起來。正是因為需要驚人的臂力,才導致這門技藝面臨失傳。
如果我們不發揚祖先們傳承下來的這些技藝的話,他們將會失傳,到那時候,我們就再也看不見這些技藝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但是最傳統,最民俗的那就是――春節。
在我們中國,春節是我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它非常兇猛,吃人、毀壞房屋、禍害莊稼,人們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獵的人要點火,不小心燃燒到了竹筒!芭尽钡囊宦暟涯陣樑芰,漸漸的人們發現“年”有三怕:怕響、怕火、怕紅色,所以每當“年”來時,人們都點爆竹、貼對聯、穿紅衣服,又稱春節為“過年”。
現在,春節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每當過年時,街上分外熱鬧,有賣年貨的、賣年畫的、賣衣服的,各個五花八門。街上的人們個個精神飽滿、喜氣洋洋。這時候家里的婦女可要忙嘍!她們要趕做年夜飯、包餃子。各家都傳來酒菜的香氣,其余的人都在忙著貼對聯、貼“!弊、年畫,“!弊钟姓N的,倒著貼的,裝飾的家里別具一格,特有過年氣息。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一家人快樂地吃著年夜飯,在外打工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趕到家里吃團圓飯。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們、孩子們都很早就起來,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們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一些吉祥的話,爸爸、媽媽就會拿出紅包給孩子們,這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一天,孩子們就會拿著紅包去買最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大人們在那天會至親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飯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鐘聲的敲響,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過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節。
這就是我身邊的民俗文化――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皮影戲是中國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隨著時代變遷,這門藝術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然而,在我的家鄉—巫山縣騾坪鎮,殘存著當地最后一支傳統皮影戲班子,堅持給村民的文藝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說起皮影戲,我可是情有獨鐘。
記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個晚上,我們正在吃飯,爺爺說:“大壩里來了個皮影劇團,吃完飯我帶你去瞧瞧!逼び皩ξ襾碚f是一個新鮮物,不知啥樣。我扒了幾口飯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會兒,我和爺爺來到大壩里,只聽見鑼聲、鼓聲、喝彩聲吵作一團。演皮影戲的場地被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包得嚴嚴實實,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只見那兒擺著一個一米來高的木架子?蚣苌峡囍粔K半透明的驢皮,驢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揮動著鐵錘大的拳頭向老虎頭上猛擊,大老虎咆哮起來,不住的扒著地下的什么東西。老虎一用勁翻身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武松,勁兒先瀉了一半。武松隨手拿起身邊的哨棒,一陣亂打,老虎倒下了。鑼聲、鼓聲、喝彩聲更響了。接著又表演了《哪吒鬧!、《西游記 》、《葫蘆娃》……精彩絕倫。
半夜節目結束了,我意猶未盡。我走到架子后面發現了許多帶木棒的圖片,爺爺見我好奇便給我講:“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繪,非常精致。這皮影共有十一個關節是仿照人得關節制作而成的。這讓我越來越喜歡皮影了。
皮影戲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等高科技給我們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愛我家鄉的皮影戲!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現在的毛筆有很多種,它們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關于毛筆由來的傳說故事也五花八門,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秦將蒙恬造筆的傳說。
說的是從前沒有毛筆,人們就用一種用竹子做的“筆”在絹帛上寫字,但是這種竹筆寫起字來很難得心應手。沾墨沾多了很容易把絹帛弄臟,沾少了又容易寫不清,或只能寫三、四個字,很麻煩。
有一天,一個叫蒙恬的武將出門打獵。不一會兒,就拖著一只兔子回來了。不經意間,他發現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后拖出了長長的血跡,突發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堅硬的竹子做筆會怎么樣呢?他試了試,寫出的字卻斷斷續續,一點兒也不像樣。好好的一塊絹布也白白浪費了。他一氣之下,把這條兔子尾巴扔到了一個山溝里。
時光飛逝。一天,他從山溝旁走過,發現他以前扔在這里的“兔子尾巴”變得濕嗒嗒的。他靈機一動,趕緊撿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這時這個“兔尾筆”卻變得十分聽話,寫起字來非常順暢,寫出的字也十分圓潤、流暢。這就是歷史上“秦筆”的由來。這種筆跟今天我們使用的'毛筆已經很像了。
原來這個山溝里有堿,堿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變得很強。世界上第一支毛筆就在大自然的造化和好動腦筋的蒙恬手下這樣誕生了。
想不到我們平日里寫書法字、畫文人畫的毛筆竟是一名武將和一個“兔尾”的“杰作”。
點評: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蒙恬發明毛筆的過程記敘得很清楚、具體。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