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時間:2024-02-20 18:20:13 科普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倜枥L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诟爬ň拔锼鶢I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鄯治鲎髡叩乃枷敫星。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么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

     、傧却疬@個字 詞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題的空很長還要描繪畫面)

     、谶\用了什么手法

     、圻_到了什么表達效果 (有什么好處)

     、鼙磉_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忌谄綍r復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2)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時應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或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現手法 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后揚、先揚后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總論情與景關系:

      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象征、通感、雙關、 修辭手法: 手法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鑒賞古詩,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創造形象的特點。

      2、理解詩意,借助想象和聯想再現形象。

      3、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6、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2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睹-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分析詩歌意境

      答題方式:

     、倜枘∥锵。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诟爬ㄌ攸c。點明景物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

     、劢沂驹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題】閱讀下列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丹陽關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在丹江外城邊上送別行舟,今天一別我知道兩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烏鴉都已歸巢只見水悠悠。) (綠葉繁密春花稀少的時節離開京城,暮云低垂樓閣高聳蘊涵著古今幽情。遠行之人千萬不要聽那宮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間悠悠歲月的正是這水聲。)

      (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

      (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3

      古代詩歌鑒賞快速規范答題技巧

      參考答案

      1.在詩中作者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煉字寄寓感情。一個“撲”字和一個“護”字,把“風”和“柳綿”寫得很有人意;鋾r,讓風去撲救它,表現出了詩人對春色的挽留;讓柳棉去護春寒,而柳綿又無力,寄寓了詩人悵惘而無可奈何的感情。(這首詩一開始就緊扣春雨的特點寫出了一個蒼茫的空間,暗示了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下文通過擬人手法寫出了詩人的惜春之情。本詩構思新穎,用語精當,借景抒情)

      2.(1)表達了詩人因飽受離亂之苦而產生的客居他鄉的愁思。

     。2)這是一道開放題,只要學生自圓其說都應給分。如說相同,都是用了”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煩惱憂愁;或說不同,《春》詩中“花鳥”與詩人情感已一同“濺淚”、“驚心”,情景融為一體, 而《絕》詩中以“花鳥”無情反襯詩人的`“客愁”,以景襯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說出同中有異。

      3。①風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濟的美德,詩人風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著意贊美了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趯戯L的活動,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她出入山澗,驅煙卷霧,送來清爽,并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風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繪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最后一句寫出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

      5.①“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霸嚲怼笨虅澰娙思缺M忠蓱]不安的心態!耙琅f”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诮杈笆闱椋ɑ颉霸⑶橛诰啊、“觸景生情”),對比(或“對照”、“呼應”)。

      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4

      1.思想內容方面,要借助詩人寫的景、人、事,體會詩的意境、詩人的感情經歷、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準詩中所寫的形象,體會這些形象的經歷、心態或代表意義。

      3.語言方面,耍認真體會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的動詞、形容詞和其他詞類,分析其如何體現意境的,如何表達詩人情感的。

      4.表達技巧方面,要弄清詩歌的表達技巧,借助原詩句進行分析。

      5.明確題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嚴格按要求做題。

      6.認真組織答案,如果是語段。則按總分結構表達,要用準有關詩歌創作的概念術語,即要說行話。比如,要用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題技巧:

      古詩鑒賞重在字句的理解。要從詩中找答案,各種方法要學,但關鍵是對本詩的'理解,特別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寫這首詩表現的心境;虻统、或昂揚、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實到詞句中。

      記住的關鍵一點就是:答案在詩歌內,在字句內在作者表達的情景內,如冷、清、寂、絕、暗、陰、鬧、箋、淚中。

      詩歌鑒賞的表述,要緊貼詩句展開,可貼標簽,不可夸大或縮小,實實在在的表述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詩眼,都是據本詩內容去分析,不可硬套。當然,表述應有技巧。就是分析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在此處的含義。這樣表述就清楚了。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5

      一、明確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調、季節色彩、虛實動靜等存在狀態

      古典詩詞中,不同季節的景物往往帶有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榮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悅,暮春則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則是凄清、肅殺和悲涼。同時,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有助于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歌描繪的是初春季節的景物。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春風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濃郁:春光明媚。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生機勃勃、春意盎然。青日和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春天的溫暖,在溪邊沙洲上靜睡不動。整個畫面和諧統一,色彩鮮明,生意勃發,流露出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的歡悅情懷。

      而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寫的是暮春之景。前兩句一稀、一盡、一飛,三字一氣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的氣氛。

      又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無言而又獨上,見出了斯人獨憔悴的孤獨身影;月如鉤,缺月象征著人事的缺憾。無言獨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鎖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著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發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牛嶠《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描寫邊塞風物。下闋月夜望鄉,殘夜行將消逝,望中只見高天遼闊,殘星暗淡,漫漫飛雪中鄉關迷茫,戍樓之間回蕩的畫角數聲,嗚咽沉郁,愁人聽來,真是如泣如訴。景物的色調悲涼、凄冷,表現了征人的鄉愁。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則快船快意,彩云輕舟,色調明朗清新,正烘托出詩人突然遇赦的喜悅暢快。

      二、解讀比喻、擬人、借代、雙關、襯托等修辭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達技巧,把握詩歌形象。

      詩歌的傳情達意,往往還要借助一定的藝術手法。了解詩歌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對內容的理解和對妙處的品味。

      比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詩歌中運用襯托手法,以冰雪林襯托梅之堅毅;還運用對比手法,拿梅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其清高守志,表達了作者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與世俗合流的高格。

      再如《觀祈雨》(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突出運用對比手法,對百姓苦難的深刻同情,對貴族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生活的諷刺,全包含在對比之中。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6

      一、古詩鑒賞離不開三個問題

      一是寫什么?(內容)、二是怎樣寫的?(方法)三是為什么寫的?(主題)

      讀懂古詩的寫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題。

      二、答題方法

      1、捕捉信息,把握詩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詩歌的吟詠對象及特點。對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詠對象所表達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現吟詠對象及抒情言志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列清單)

      2、列清單:

      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聞笛----折柳----故園情。

      情感:(故園情)思鄉懷遠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舉古詩的清單,可操作性強,但應注意:所列舉的信息要緊扣題中所問,要起到為解題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關鍵詞語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關鍵詞語。什么是關健詞語?

      詩中的名詞(寫景、寫物、寫人),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的.修飾語,弄清它寫了什么。

      動詞、形容詞、能反映詩人辛勤的形容詞。

      四、如何鑒賞?

      內容,形象、表達技巧、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語言與技巧:用了什么語言、技巧,表達了什么,表達了什么形象,抒發了什么情感。

      歸納、梳理出相應的解題思路。

      五、語言(煉字)類考題答題的基本思路與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結合詩句、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態。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腸寸斷,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在整體上分析表達技巧的作用。

      六、答題思路

      1、答法:研究題干

      (1)、方向:思想、氣氛、形象、結構、手法、

      (2)、層級:填空(用詞)、簡答(問什么,答什么)、簡述(溫習議論文,觀點+材料)

      2、性質判斷:規范、半開放、開放。觀點,符合社會價值觀,符合邏輯。

      問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詞。注重意譯的重要。古詩的表現手法與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高度重疊。

      3、古詩詞的藝術手法

      藝術技巧:藝術手法就是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卒章顯志、借物抒情、特征與功能。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7

      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傮w看,后一類居多。

      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心世界。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了解詩歌的'結構

      起承轉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構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合原詩歌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并及時總結答題規律。

      熟悉有關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清楚詩人的用典

      古代的詩人喜歡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為表達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氣壯一些;三是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

      記誦詩歌鑒賞口訣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從題干得到啟示;從首聯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掌握詩歌鑒賞的答題一般程序

      (1)認讀感知。讀詩后繼續仔細閱讀各個選擇項,借助它們進一步再去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題。另外,還要讀標題,讀注釋,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領悟作者的心情。

      (2)啟動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聯想,或想象,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同時對已知選項進行大膽篩選。比如,選擇項中對一些典故或前人詩句的解釋,有些比較冷僻,有些比較牽強,則可以去掉;對作者的評價過高或過小,或武斷,或偏激的,也可視為不恰當。

      (3)單項核對。選擇項中有的是解釋或分析單項內容的,如對詩歌中的修辭項的解釋,我們就可以與詩句逐一核對,去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鹿為馬的。這樣,又可為鑒賞掃除了一大障礙。

      (4)辨析真偽。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時會出現似是而非,有時會出現前是后非,有時還會出現自相矛盾,如選擇項中出現都、全部的判斷詞,我們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圓其說,結合全詩內容去偽存真。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8

      1、提問方法:

      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說,然后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說。

      2、解答分析:

      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

      3、答題模式:

     、俑爬ㄔ娋涞膬热。

     、谡f明與上句的關系。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后一句(聯)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蹖渲杏玫煤玫脑~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4、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6分)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 “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9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詞?為什么?”或“甲詞可否換成乙詞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答題方式:①解釋字面意思和內涵 ②指出運用的手法 ③點明妙在何處(可從景物特點、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題】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譯文愛妻從遠方的來信很久都沒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訊,只有在睡夢里才能回到家鄉以解鄉愁?墒侵邢押,恍然發覺離別已是悠悠數年,顧望四周,只有空蕩蕩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對,不由得心生凄涼。寂居異鄉,平日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蒙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

     、胚@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表明贊成的一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引文賞析)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照應試題)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0

      1、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谠娙耸窃鯓邮惆l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題模式: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虛實、大小等);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1

      一、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四個方面:

     、俦磉_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诒憩F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

      見山。

     、坌揶o: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二)“情”、“志”的區別

      在詩歌里,“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例如,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笔且员逵駶嵉拿坊ǚ从匙约翰辉竿骱衔鄣钠焚|,屬于言志。

      (三)“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敖杈笆闱椤北磉_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靶巍、“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二、常用答題方法

      (一)找出“冷詞”“暖詞”

      詩歌中,某些詞語的色調實際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時首先應該找出。

      浙江。玻埃埃的旮呖荚姼梃b賞第16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齊安郡中偶題 杜 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傍晚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西風為詩歌的主要意象,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但是抒發的感情卻不一樣。杜詩的“落日”、“輕”、“恨”、“背”等屬于典型的冷色調詞語,楊詩的“熱”、“藏”、“碧”等屬于暖色調詞語。所以杜詩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楊詩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二)運用答題格式

     。。 對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分析:這首詞描寫了一位思婦,即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干)遠望,足見其情之癡絕。

     。。 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題菊花 (唐)黃 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 對所抒發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過什么+抒發(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 對詩歌意境的體味回答: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 對關鍵字的品位回答: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玉樓春 (宋)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分析“鬧”字:“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6. 對表現手法的賞析回答:手法+表達作用。

      關河令 (宋)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

      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詞上厥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厥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詞的字里行間。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愿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去收獲美好的未來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2

      1.形象分析

      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

      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

      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事象(動作形象,如《約客》中的敲棋子落燈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

      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等等。

      2.語言分析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首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語言分析一般側重從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

      遣詞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詞義、典故、以及用詞、用句的精妙所在等?疾橹攸c是那些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的詞語和句子。例如,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鑒賞分析;對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

      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例如,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對落花時節又逢君語句含義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中在描寫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蘊的對國恨家仇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在寫燕子之外所包蘊的天涯游子的惆悵心態和羈旅情懷,往往是考查的重點所在。

      1)表達方式:敘述、描述、議論、抒情

      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結構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6)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鋪陳、反復、頂針、襯托、反問(賦比興、象征)

      7)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白描:簡練的筆墨,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

      想象:更開闊,別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象征: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

      抑揚:突出于強調

      襯托或烘托:又分正襯和反襯,借突出

      分析詩歌的風格應結合時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來進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詩歌風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體現。

      3.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于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3

      中考時的詩歌鑒賞題,大多選用課外短小精悍、寫景抒情的絕句,而考查的內容則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是詩歌語言的賞析;二是藝術形象的賞析;三是思想內容和情感態度的賞析;四是表達技巧和藝術手法的賞析。它一般采用填空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重在檢測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與鑒賞能力。

      一、捕捉詩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稱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欣賞詩歌時,要善于借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捕捉到詩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將詩的語言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進而喚起自己的情感。這樣將畫與情融為一體,詩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淡泊寧靜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女彈奏一段,描寫細微生動,比喻新穎精妙,使飄忽易逝的聲音如在讀者耳際縈繞,這一段的末尾用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描寫聽者如夢初醒的意態,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絕入神。成功的音樂描繪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

      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看來明白如話,似乎沒有什么難懂之處,但我們若用心體味一下,便覺得這是千古絕調,其中感情濃烈真摯,詩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寫送別的環境,點明了地點、時間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們可以想一想,面對著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別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春雨沾濕了地上的塵土,也沾濕了作者的心?蜕岷蜅盍即黼x別的意象,何況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將之折斷贈別此中含蓄之處在于不點別而不盡別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過是勸友喝酒之辭,其實也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深情。樸素的語言飽含深摯的情意。兩人對飲,舉杯澆愁。要是你出了陽關,就沒有朋友像今天這樣與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舍,表現出對友人的關心,既是勸慰又是白描。只有體會詩歌字里行間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韻味。

      二、賞析詩歌語言

      古詩鑒賞的首要環節是賞析詩歌語言。我們可先從關鍵詞語入手,體會詩歌語言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如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體會數量詞的運用等,去品味關鍵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上下片分別以望字和惜字統領七個短句,一筆貫通,氣勢恢弘。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為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

      三、賞析作品形象與表達技巧

      其次,是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來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尤其是要學會體味詩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象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詩中所謂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

      再則,要注重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擬人、借代、夸張、雙關、襯托、對比等修辭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以及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現技巧,以此采分析含義,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就是以夸張的手法來襯托詩人內心的孤寂、高潔。

      四、評價作品思想內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思想意義。在賞析時,我們可以從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人生哲理;可以從詩歌的具體內容、詩歌類別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從詩人或豪放或婉約的語言風格入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在賞析時,我們還要注意分析試題的具體要求,把握解答時的切入點和側重點;同時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仔細誦讀,品味詩句,尋找到答題的最佳角度,推斷出理想的答案。我們在答題時,一般可以從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分析寫作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個方面來進行回答。如鑒賞王維的《鹿柴》,我們可先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摹出詩歌所營造的意境;然后簡潔地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情境的氛圍特點幽靜,分析其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及作用以聲襯靜,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再根據詩歌的形象和語言,來理解詩人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4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總結】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解析(7)”一文這里就全部結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間好好復習,為高考做準備,大家加油。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5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因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