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時間:2023-12-30 07:27:3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減數分裂的概念

      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所特有的細胞分裂方式。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體細胞減少一半。

      【注】體細胞主要通過有絲分裂產生,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新產生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

      二、減數分裂的過程

      1、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部位:動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藥、胚珠

      2、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

      三、精子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比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體:①形態、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2)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因此,它們屬于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們又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并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所以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

      (5)減數分裂形成子細胞種類:

      假設某生物的體細胞中含n對同源染色體,則:它的精(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可形成2n種精子(卵細胞);它的.1個精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2種精子。它的1個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1種卵細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點和意義

      特點: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另一半來自卵細胞。

      意義: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圖像辨析步驟:

      1、細胞質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減數分裂中的卵細胞的形成

      2、細胞中染色體數目:

      若為奇數——減數第二次分裂(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極);

      若為偶數——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3、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

      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聯會、四分體現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減數第一次分裂;

      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

      一極無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極有同源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

      【注】若細胞質為不均等分裂,則為卵原細胞的減Ⅰ或減Ⅱ的后期。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2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后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淀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恒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界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3

      植物的激素調節

      1.達爾文的實驗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影響,當傳遞到下部伸長區時,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2.鮑森·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拜爾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溫特的實驗

      實驗結論: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

      產生:植物體內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5.植物激素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實質:微量有機物

      [解惑]

      (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只能說“影響”。

      (2)證明“影響”是“化學物質”而非其他信號,并對該物質命名的'科學家是溫特;提取該物質的是郭葛,其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實驗中都設置了對照組,體現了單一變量原則。

      6、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2)分布部位: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3)運輸

      極性運輸: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非極性運輸: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

      (1)實質: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濃度: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2)表現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莖

      發育程度:幼嫩>衰老

      (3)嘗試對生長素的兩重性作用曲線進行分析

      曲線中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

      曲線中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 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

      (4)當生長素濃度小于i時促進植物生長,均為“低濃度”,高于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成為“高濃度”,所以C點表示促進生長的“閾值”。

      (5)若植物幼苗出現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背光側的濃度范圍為大于m小于2m。

      (6)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m。

      8、頂端優勢

      (1)現象: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

      (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育受到抑制。

      9、生長素類似物: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生理效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通過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來促進植物生長。

      10、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見圖)

      (1)協同作用的激素

     、俅龠M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

     、谘泳徣~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倨鞴倜撀

     、诜N子萌發易錯警示與各種植物激素相聯系的5點提示: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激素種類不同,化學本質不同。

      (2)生長素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沒有。

      (3)植物激素具有遠距離運輸的特點,激素種類不同,運輸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調節功能,不參與植物體結構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營養物質。

      (5)利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具有生長素的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長時間發揮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4

      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條件的刺激。

     、俑惺芷,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⑥神經節(細胞體聚集在一起構成)。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傳導形式: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

      (2)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3)局部電流: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電位差,形成了局部電流。

      (4)傳導方向:雙向傳導。

      下圖所示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易錯警示與興奮產生與傳導有關的3點提示:(1)神經纖維上興奮的產生主要是Na+內流的結果,Na+的內流需要膜載體(離子通道),同時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故屬于協助擴散;同理,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產生過程中K+的外流也屬于協助擴散。(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或電信號的形式傳導。(3)離體和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差別:①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②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沖動只能來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體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單向傳導的。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的結構

      (2)突觸間隙內的液體為組織液(填內環境成分)。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解惑]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是特化的細胞膜,其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與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分別相同。

      易錯警示有關神經傳遞中的知識總結

      (1)突觸和突觸小體的區別

     、俳M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谛盘栟D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2)有關神經遞質歸納小結

      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產生的一種化學信息物質,對有相應受體的神經細胞產生特異性反應(興奮或抑制)。

     、俟w:軸突末梢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

     、谑荏w:與軸突相鄰的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膜或細胞體膜上的蛋白質,能識別相應的神經遞質并與之發生特異性結合,從而引起突觸后膜發生膜電位變化。

     、蹅鬟f: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組織液)→突觸后膜。

     、茚尫牛浩浞绞綖榘,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動性,遞質在該過程中穿過了0層生物膜。在突觸小體中與該過程密切相關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含量較多。⑤作用: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另一個神經元發生膜電位變化(興奮或抑制)。

     、奕ハ颍荷窠涍f質發生效應后,就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轉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為下次興奮做好準備。

     、叻N類:常見的神經遞質有:a.乙酰膽堿;b.兒茶酚胺類: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羥色胺;d.氨基酸類: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這些都不是蛋白質。

      4、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5、大腦的高級功能:言語區: S區(不能講話)、W(不能寫字)、H(不能聽懂話)、V(不能看懂文字)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5

      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核控制范圍(核質比)大→cell小。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細胞周期

      (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2、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時機。

      4.后期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參與的細胞器:

      間期:核糖體,中心體

      前期:中心體(復制形成紡錘體)

      末期:高爾基體(細胞壁的合成)

      線粒體全過程。

      有單體出現時,DNA與染色體數目相同,單體消失時,DNA數目為染色體的2倍。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不同點:

      植物細胞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

      動物細胞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但是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紅細胞。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6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過程和結論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過程和結論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2)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

      1、DNA的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4種)

      3、DNA的結構:

     、儆蓛蓷l、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谕鈧龋好撗鹾颂呛土姿峤惶孢B接構成基本骨架。

      內側:由氫鍵相連的堿基對組成。

     、蹓A基配對有一定規律:A=T;G≡C。(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4、特點:

     、俜定性:DNA分子中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穩定不變

     、诙鄻有裕篋NA分子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多種多樣(主要的)、堿基的數目和堿基的比例不同

     、厶禺愋裕篋NA分子中每個DNA都有自己特定的堿基對排列順序

      5、計算

      第3節DNA的復制

      一、實驗證據——半保留復制

      1、材料:大腸桿菌

      2、方法:同位素示蹤法

      二、DNA的'復制

      1、場所:細胞核

      2、時間:細胞分裂間期。

      (即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3、基本條件:

     、倌0澹洪_始解旋的DNA分子的兩條單鏈(即親代DNA的兩條鏈);

     、谠希菏怯坞x在細胞中的4種脫氧核苷酸;

     、勰芰浚河葾TP提供;

     、苊福篋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過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鏈;③形成子代DNA

      5、特點:①邊解旋邊復制;②半保留復制

      6、原則: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7、精確復制的原因:

     、侏毺氐碾p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

     、趬A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復制能夠準確進行。

      8、意義: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簡記:一所、二期、三步、四條件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7

      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2、酶的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溫度、pH等。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堿)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ATP過程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8

      一、遺傳的分離定律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1)遺傳學實驗的科學雜交實驗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選擇了相對性狀明顯和嚴格自花傳粉的植物進行雜交,其次運用了科學的統計學分析方法和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研究。

      2.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3)分離定律的內容是在雜合體進行自交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彼此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

      (5)分離定律在雜交育種方面的應用是:選育出顯性性狀的個體后需要進行不斷的自交,以獲得純合子;選育隱性性狀的個體時無需連續自交即可獲得所需的純合子。

      拓展:

     、倥袛嘈誀畹娘@隱性關系:兩表現不同的親本雜交子代表現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或親本雜交出現3:1時,比例高者為顯性性狀。

     、谝粋生物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以從親本自交是否出現性狀分離來判斷,出現分離則為雜合子。

      二、遺傳的自由組合定律

      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內容

      (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的時間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

      拓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通過測交實驗,若測交實驗出現1:1,則證明符合分離定律;如出現1:1:1:1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驗證決定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可通過雜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變式比,則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如不符合9:3:3:1,則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熟練記住雜交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現型的種類和比例,并能熟練應用。

      2.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3)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而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三、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一)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P:高莖豌豆×矮莖豌豆DD×dd

      ↓↓

      F1:高莖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莖豌豆矮莖豌豆F2:DDDddd

      3:11:2:1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

      P:黃圓×綠皺P:YYRR×yyrr

      ↓↓

      F1:黃圓F1:YyRr

      ↓自交↓自交

      F2:黃圓綠圓黃皺綠皺F2:Y--R--yyR--Y--rryyrr

      9:3:3:19:3:3:1

      在F2代中:

      4種表現型:兩種親本型:黃圓9/16綠皺1/16

      兩種重組型:黃皺3/16綠皺3/16

      9種基因型:純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種×1/16

      半純半雜YYRryyRrYyRRYyrr共4種×2/16

      完全雜合子YyRr共1種×4/16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生理特性

      結構特點:流動性(其原因是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多是可以運動的)。體現細胞膜流動性的事實有: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神經元突起(樹突、軸突)的形成、動物細胞質的分裂、“小泡”的形成、細胞融合、神經遞質的分泌等。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與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目有關)。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均能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生物重點內容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僭思毎簾o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谡婧思毎河泻四,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9

      內分泌系統知識點:

      1、甲狀腺:

      位于咽下方?煞置诩谞钕偌に。

      2、腎上腺:

      分皮質和髓質。皮質可分泌激素約50種,都屬于固醇類物質,大體可為三類:

     、偬瞧べ|激素如可的松、皮質酮、氫化可的松等。他們的作用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使肝臟將氨基酸轉化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還有抗感染和加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邴}皮質激素如醛固酮、脫氧皮質酮等。此類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抑制對鉀的重吸收,因而也促進對鈉和水的重吸收。

     、鬯栀|可分泌兩種激素即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兩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動物興奮、激動,如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代謝率提高,同時抑制消化管蠕動,減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動員全身的潛力應付緊急情況。

      3、腦垂體:

      分前葉(腺性垂體)和后葉(神經性垂體),后葉與下丘腦相連。前葉可分泌生長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葉的.激素有催產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壓素)(都為含9個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腦分泌后運至垂體后葉的。

      4、下丘腦:

      是機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樞紐?煞置诩に厝绱倌I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煞置谛坌约に、雌性激素、孕酮(黃體酮)。

      6、胰島:

      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個氨基酸的短肽),

      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與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0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據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過程和結論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注射活的無毒R型細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細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熱殺死的有毒S型細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無毒R型細菌+加熱殺死的有毒S型細菌”,小鼠死亡。 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5.加熱殺死的有毒細菌與活的無毒型細菌混合培養,無毒菌全變為有毒菌。

      6.對S型細菌中的物質進行提純:①DNA②蛋白質③糖類④無機物。分別與無毒菌混合培養,①能使無毒菌變為有毒菌;②③④與無毒菌一起混合培養,沒有發現有毒菌。

      噬菌體侵染細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DNA,讓其在細菌體內繁殖,在與親代噬菌體相同的子代噬菌體中只檢測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遺傳物質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2)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如何深刻理解重點知識

      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W”。這六個W分別是:

      Who —→ 誰或什么結構

      What —→ 發生了什么變化或有什么

      How —→ 怎樣發生的

      When —→ 什么時間或什么順序

      Where —→ 在什么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

      Why —→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生物知識點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于R基的不同。

      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2

      以下是根據課本內容總結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1.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細胞進行的細胞分裂,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

      2.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包括兩種類型:①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②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換而發生重組。此外,某些細菌(如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在人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產生基因重組。

      3.變異是指親代和子代個體間出現差異,根據變異是否可以遺傳,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前者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后者指環境因素造成的變異。

      4.人類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分為單基因、多基因、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5.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以上是根據課本內容總結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具體請參考課本或其他資料。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3

      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1、理論要點: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2、進步性:認為生物是進化的。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理論要點:自然選擇(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2、進步性:能夠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3、局限性:

      (1)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2)自然選擇對可遺傳的變異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僅局限于個體水平)

      三、現代達爾文主義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1、種群:

      概念: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稱為種群。

      特點:不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而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基因庫:一個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構成了該種群的基因庫。

      3、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1)按定義計算:

      例:從某個群體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則:基因型AA的頻率為______;基因型Aa的頻率為______;基因型aa的頻率為______;駻的頻率為______;基因a的頻率為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谀硞等位基因的頻率=它的純合子的頻率+ ?雜合子頻率

      例:某個群體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3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60% 、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10%,則:基因A的頻率為______,基因a的頻率為______

      答案:60% 40%

      (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四)突變和基因重組、選擇和隔離是物種形成機制。

      1、物種: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狀態下能相互交 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2、隔離:

      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

      生殖隔離:指不同種群的個體不能自由交 配或交 配后產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種的形成:

      (1)物種形成的常見方式:地理隔離(長期)→生殖隔離

      (2)物種形成的標志:生殖隔離

      (3)物種形成的3個環節:

     、偻蛔兒突蛑亟M: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谶x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鄹綦x: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四、生物進化的基本歷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級到高級逐漸進化而來的。

      2、真核細胞出現后,出現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從而出現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組產生的變異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進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五、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多樣性與生物進化的.關系是: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斷進化的結果;而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又加速了生物的進化。

      2、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如何歸納總結

      我們知道,為了把一個知識講得很透徹,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將課程分成一塊塊進行講授的,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理解。但這樣做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知識缺乏整體性,顯得零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之后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再像用線穿珠子一樣將知識連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樣做有利于我們對整個生物學科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比如,神經細胞、腦與脊髓灰質各自有他們的知識點,但是他們也有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就是把他們串起來的線索所在。

      細胞膜知識點

      (1)組成:主要為磷脂雙分子層(基本骨架)和蛋白質,及少量糖類。(其他具膜的細胞結構的膜成分與之相似)

      (2)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質的運動);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通透性。

      (3)功能: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傳遞、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細胞膜的制備: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會吸水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取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新鮮的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4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識點匯總:

      1.孟德爾研究遺傳方法:假說-演繹法。

      2.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兩個基本因素):①選材;②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研究。

      3.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末期:細胞質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前期:沒有同源染色體;中期:沒有同源染色體;后期:沒有同源染色體;末期:細胞質分裂。

      5.基因重組的方式: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上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

      6.判斷顯隱性:有中生無(親代表現型正常,子代出現患者);無中生有(親代表現型患者,子代出現正常);母病子不病,非親。ㄓH代為患者,子代為正常,非親生關系)。

      7.伴性遺傳:伴性遺傳是指某些遺傳性狀不按孟德爾定律遺傳,而是與性別相關聯遺傳。如人類的紅綠色盲、血友病等。其特點是:在遺傳過程中,這些性狀總是和性別相關聯,并通過親代傳給子代。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5

      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

      一、生物進化的基本歷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級到高級逐漸進化而來的。

      2、真核細胞出現后,出現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從而出現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組產生的變異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進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多樣性與生物進化的關系是: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斷進化的結果;而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又加速了生物的進化。

      2、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傳的基本規律

      1.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表現型=基因型+環境條件。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范圍內,有n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種。

      細胞增殖

      1.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2.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4.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5.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知識點口訣

      微量元素

      鐵、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大量元素

      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

      O、P、C、H、N、S、P、Ca、Mg、K

      People=人

      八種必須氨基酸

      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

      一

      甲攜來一本亮色書.

      二

      假設來借一兩本書

      三

      攜一兩本單色書來

      四

      苯賴色亮,異蘇甲纈

      又笨,又賴,但顏色比較亮,容易酥裂,是雙假鞋。

      組織器官分化

      內消呼肝胰,外表感神仙

      高考生物?贾R點

      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8、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高效性。

      特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堿)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9、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1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ATP過程。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相關文章:

    生物必修二遺傳的知識點04-23

    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識點05-26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22

    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識點4篇05-26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篇06-14

    生物知識點必修一03-31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06-22

    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06-28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10-30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