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日記六年級最新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傳統文化日記(通用18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日記 篇1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華傳統節日有哪些嗎?那,我來告訴你們吧,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我最喜歡除夕和春節了。
關于除夕,我知道一個神秘的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物,它的名字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害人的夕獸害怕紅色和爆竹,于是每到年三十就放爆竹,貼紅春聯,以求一年的喜慶和安寧。
除夕,我們家是這樣過的:首先我們一家齊動員,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一根頭發都沒有,接下來我們在門上貼了一幅春聯,以求來年吉祥如意。然后,我們開始準備年夜飯,我想年夜飯一定會非常多而且非常香。之后,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聊過年的'事。吃完年夜飯以后,我們會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守夜,到零點的時候,我們會準時下樓放爆仗,在它的噼里啪啦聲中,我不禁想起了《元日》:爆竹聲聲辭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然后我們就睡上一大覺,進入喜慶的夢鄉。
中華傳統節日真是多姿多彩,你們喜歡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傳統文化日記 篇2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去運動。我們來到了天鵝湖,那里有很多人,有很多老人、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最多的就是小朋友,他們在廣場上歡快地笑著、跑著、跳著,玩得非常開心。
我們來到健身場所,我選了一塊人比較少的地方,開始我的運動。首先我選擇了“人工跑步機”,跑步機上面有一個扶手,下面有個斜坡的輪子,當你站在上面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扶手,不然會摔跤的。我抓緊扶手兩只腳用力的“奔跑”,跑了一會我就感覺很累,這時才發現我的衣服都濕透了。我拿起身邊的水杯“咕咚咕咚”喝了滿滿一大杯水,!喝完水真舒服哪,覺得全身又充滿力量啦。休息了一會,我來到一臺“自行車”的器材旁邊,它的'形態像一輛自行車,只是它沒有輪子,坐在上面很舒服,就像騎自行車一樣,雖然蹬得很很累但能感受到騎車的樂趣。接著我又換了很多不同的健身器材,玩得可真是開心啊。
在運動后,天已經很黑很黑了,可這時廣場又來很多人,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練歌,有的在踢毽子,還有的小朋友在玩泥沙。因為時間很晚,我們也累得不行就回家了。
傳統文化日記 篇3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的佳節就有很多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都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但我最喜歡就是春節啦!
農歷的正月初一是春節,是家家戶戶大團圓的.日子,大家都要放鞭炮,貼對聯,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小孩子啦!我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帶上新帽子,長輩們給我們的口袋里塞滿了壓歲錢,我們可以盡情的玩耍,跑呀,跳呀,過春節的時候有時還會下雪,我們還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給雪人圍上圍巾,戴上帽子,還可以滾雪球,玩的可高興啦!
過春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數吃餃子啦!每家每戶都要包餃子吃,用白面和面,我幫媽媽搟皮,媽媽調餃子餡,有蘿卜陷的,有白菜陷的,還有韭菜陷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做出不同味道的餃子,美味極了!
悄悄的告訴大家,我們家的春節更是喜上加喜,不但要吃餃子,還要吃蛋糕,因為春節大年初一也是我爺爺的生日,我們全家圍著香噴噴的年夜飯,給我爺爺唱著生日快樂歌,祝爺爺健康長壽,新春快樂,大家也開始全新的一年!這就是中國的春節,我最喜愛的中國新年!
傳統文化日記 篇4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刹还苁悄膫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一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蘊。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一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涌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钭钟∷,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采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一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向往自由,詩圣杜甫的詩悠閑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說將白話文推向高峰,《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并稱四大名著,流傳后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么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么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么日本人說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傳統文化日記 篇5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于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遼寧沈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么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帮溩悠の胰,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夸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著,“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里,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贊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著餡兒包進去”,外婆跟著總結道!班,你怎么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里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為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里,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梢愿惺艿侥媳狈絻煞N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傳統文化日記 篇6
過大年是我們國家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家。他對一戶老奶奶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奶奶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家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家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家是幫助大家都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家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一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新年”。
每一年過新年前,從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們把這段時間叫做“小年”。除夕夜晚,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象征團聚合歡;同時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夜晚12點,也就是新年剛剛來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大年十五元宵節過后,過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
傳統文化日記 篇7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傳統文化日記 篇8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著漫長而嚴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開的春天回歸大地,多么令人高興呀。人們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春節。
春節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到市場去。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人們去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雞、鵝、魚、肉等菜,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雖然籃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卻樂得合不攏嘴。在家里,我們七手八腳地忙個不停。爸爸手拿掃把,腳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網上上下下掃得干干凈凈。媽媽把抹布打濕,使勁擦著窗戶。窗戶像明亮的大鏡子。我忙著貼春聯。紅紅的紙上寫著“合家歡樂”、“財源滾滾”等金光閃閃的.大字。有的家門口還掛著大大的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大年三十,爸爸媽媽在廚房里忙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就擺在面前。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說:“讓我們為明年的日子更紅火而干杯!薄昂煤谩憋堊郎巷h蕩著一陣陣笑聲。
團圓飯過后,大家圍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風趣的相聲,優美的歌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拌K--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各家各戶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最快樂的要算孩子們了。孩子對著引火線一點,“砰,”“小子彈”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開了,有的像小鳥飛向天空。就這樣,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啊,多么喜氣的春節。
傳統文化日記 篇9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珊脩虿婚L,“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新的一年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新的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傳統文化日記 篇10
濟寧,孔孟桑梓之鄉,文化禮儀之邦,有豐富的人文古跡,位于曲阜的“三孔”已成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當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計其數?酌先宓览^世長,運河文化貫古今。身邊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感受到濟寧的人文地理和悠久的歷史。
甏肉干飯香氣四溢
米飯粒粒飽滿,甏肉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海帶軟糯可口……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濟寧人,甏肉干飯應該再熟悉不過了。松軟的米飯配上可口的海帶、甏肉、卷煎、肉丸子,真是錦上添花。生長在運河之濱,享受到這樣的美味,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巧手剪紙令人嘆服
一雙巧手,一把剪刀,一張紅紙,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蛇@三者若是結合起來,人們還不得不嘆服。/一只纖細的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輕輕掌著紅紙,剪刀在巧手的靈活操縱下在紅紙中不斷地穿梭,讓人眼花繚亂,地上不時落下幾片不規則的紙片……不一會,一張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剪紙就出現了。徜徉在民間文化,欣賞到這樣的技巧,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儒雅之氣蔚然成風
彎下腰撿起一片廢紙,俯下身扶正一個歪斜的牌子,伸出手關閉一個流水的水龍頭;見面先說“您好”,要人幫忙先說“請”,與人告別說“再見”,文明用語常掛嘴邊……齊魯儒風,吹入了濟寧,吹入了濟寧的各個鄉鎮,吹入了濟寧的千家萬戶。儒雅之氣,已經蔚然成風。沐浴著孔孟儒風,感受到這樣的風氣,這就是我身邊的傳統文化。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我身邊的傳統文化的儒雅樸實就會在濟寧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傳統文化日記 篇1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日,放一天假。媽媽趁放假的大好時機帶我出去掃墓,祭拜祖先。
出了家門,就看到街上的車子來回穿梭,指揮交通的交警們忙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真是辛苦?磥斫裉斐鲩T掃墓的.人可真不少啊!
來到了小蜀山陵園,只見門口雜亂地放了許多冥紙和鞭炮。我想:“這里難道就是賣冥紙和鞭炮的地方?”走近一看,其實不是。原來,小蜀山陵園已經改掉了老規矩,冥紙和鞭炮不允許帶入陵園,一束束鮮花取而代之,成為今年祭拜祖先的新時尚。我和媽媽也買了一束鮮花,就進了門。進門后,就看到幾張桌子并在一起,上面放了一條好幾米長的橫幅,上面有著很多人的簽名,一問才知道,原來,這里正在舉行“萬人簽名”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積極響應文明掃墓的號召,我也興奮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因為我覺得這種方式既美觀又不污染空氣。繼續往前走,又看到有一些人在放風箏,走上前去,仔細一瞧,原來他們把一些寫著祝福語的紙條,掛在風箏上,放到藍天上,用來寄托對親人的懷戀。
今年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有著深刻的意義,因為它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大家共同投入文明掃墓的隊伍中去吧,廢除迷信活動,移風易俗,把文明精神傳遍全世界!
傳統文化日記 篇12
傳統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春節。
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到村子里危害人類,吃牛和羊。所以,人們一心想除掉它?墒,無論人們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趕走“年”。最后,一個小孩無意之中點燃了竹子,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年”被嚇跑了。人們都很高興。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格高興的日子,就在每年的這一天放鞭炮,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后,又逐漸演變成了“春節”這個節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每年都很熱鬧。過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貼上了“!弊。有的人心靈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貼在窗戶上,像降落的雪花。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彩,非常美麗。
這天晚上,一聲聲花炮聲,像打雷一樣,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李華映紅了整個天空,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放完了鞭炮,人們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餃子,吃上了團圓飯。兒女們也都和父母團聚。人們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餃子,一邊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第二天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喘著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里說著吉祥的話。
這種歡樂的氣氛一直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五。
傳統文化日記 篇13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鐘。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厘米呢。它寬2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肚迕魃虾訄D》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里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干什么。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我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傳統文化日記 篇14
早上,陳明因為跑步時不小心摔倒,輕度骨折。動完手術后,他爸爸下午用自行車接送他?墒且惶旆艑W很久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教學樓也變得黑乎乎的了。
可陳明爸爸還沒來。陳明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剛做完值日的.李剛見了想:“天這么晚了,陳明的爸爸還沒來,他獨自一人在教室里怎么辦?對我背他回家吧!”
說干就干,李剛走過去,熱情地對陳明說:“我來背你回家吧!”陳剛客氣地說:“不用了,我等爸爸來!”“你爸爸可能有事耽擱了,還是我背你回家吧!”李剛不容分說彎下腰把陳明背在背上,往他家走去。李剛身體矮小,背上了陳明,仿佛被壓得更矮了,每一步都是那么艱難。來到樓梯口,李剛每下一個臺階腳便軟了一下,有幾次想把陳明放下,可一看到他那摔傷的腿,身上仿佛又增添了一股力量。終于,李剛把陳明背到了他家。這時,他紅撲撲的臉上掛著晶瑩剔透的汗珠,襯衫濕了一大半,雙腳像灌了鉛似的。陳明感激地說:“謝謝你送我回家!”“不用謝!”李剛笑了笑,擺擺手說。陳媽媽扶著兒子,連聲道謝:“李剛,你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他爸因臨時有事,去遲了,多虧了你!瞧你累的,來,一起吃晚飯吧!”“不用了,阿姨,再見!”李剛說著,頭也不回地往回跑了!
李剛,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難怪大家見了他都嘖嘖稱贊,我也對他點個贊。
傳統文化日記 篇15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的雙秀園,那里風景秀麗,景色宜人。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雙秀園”的牌匾,緊接著我們就隨著川流不息的游客來到了公園里面。我們順著林蔭道往前走,只見對面有一座假山,假山上寫著“翠屏落影”四個紅色的大字。泉水清澈見底,平靜得像一面鏡子,當微風吹來時,水面上波光粼粼。隨后我們來到六角亭上,俯視山腳,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在這里一縷縷柔和的陽光通過濃蔭向山腳射過來,形成了五顏六色的光環。
該回家了,我卻依然陶醉在這美景之中,心想:回去一定告訴我的同學,讓他們也來參觀一下雙秀園這美麗的自然風光。
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爬到燈臺上去頭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處張望,害怕人們發現呢,等它把燈油裝到葫蘆里的時候,葫蘆卻有個窟窿,燈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腳,連忙跳下燈臺趴在地上用舌頭去舔,那貪婪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剪紙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傳統文化日記 篇16
我們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最喜歡的佳節要屬春節了。
劈哩啪啦,家家戶戶都放起了煙花,門上貼了對聯又掛了年花,到處一片喜氣洋洋。那煙花在天空爆開了,看起來像一朵美麗的花在空中展示燦爛的笑臉,又像一顆明亮的流星從空中越過,美麗極了!啪!啪!鞭炮也在這個時候不甘人后,于是,它在天空跳起快樂的`舞蹈,播放出動人的音樂,和煙花真是不分上下啊!煙花、鞭炮及人們的歡樂聲組成了優美的旋律,真動聽!
奶奶告訴我,春節是一年的開始,所以大家會開開心心的來迎接這天的到來;特別是小朋友,在街上又蹦又跳,彷佛在說:"我長大了,我又長大了一歲,真快樂!"
其實春節有個傳說,就是在很久以前,有只叫”年”的怪獸,每到現在的春節就會跑來吃當地的居民,居民受盡了折磨,人們想到了辦法,如果年獸再來的話,他們就敲鑼打鼓,這招果然有用,趕走了年獸,村子又恢復寧靜了。所以,每到春節,人們就會敲鑼打鼓,放鞭炮來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
我們中國文化有很多精美的民間藝術,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書法、國畫;我們還有特殊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中秋節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及全世界的寶貴遺產,更吸引很多中外游客到中國旅游及學習。我們更要好好的珍惜并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日記 篇17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著漫長而嚴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開的春天回歸大地,多么令人高興呀。人們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春節。
春節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到市場去。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人們去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雞、鵝、魚、肉等菜,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雖然籃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卻樂得合不攏嘴。在家里,我們七手八腳地忙個不停。爸爸手拿掃把,腳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網上上下下掃得干干凈凈。媽媽把抹布打濕,使勁擦著窗戶。窗戶像明亮的大鏡子。我忙著貼春聯。紅紅的紙上寫著“合家歡樂”、“財源滾滾”等金光閃閃的大字。有的家門口還掛著大大的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大年三十,爸爸媽媽在廚房里忙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就擺在面前。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說:“讓我們為明年的日子更紅火而干杯!薄昂煤谩憋堊郎巷h蕩著一陣陣笑聲。
團圓飯過后,大家圍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里面有滑稽的小品,風趣的相聲,優美的歌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拌K--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各家各戶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最快樂的要算孩子們了。孩子對著引火線一點,“砰,”“小子彈”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開了,有的像小鳥飛向天空。就這樣,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啊,多么喜氣的春節。
傳統文化日記 篇18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
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
【傳統文化日記】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國旗下講話|傳統文化10-19
傳統文化日記六年級最新范文09-19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心得06-13
傳統文化介紹12-21
傳統文化散文02-17
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03-14
中華傳統文化03-02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