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各地美食

    時間:2023-10-10 11:22:45 興亮 中秋節 我要投稿

    中秋各地美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知道中秋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各地美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各地美食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制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檳榔芋是薯蕷科作物,也叫荔浦芋,主產于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已有上千年歷史。目前的廣西荔浦縣、平樂、恭城和福建的閩南地區為主產區。

      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又名“檳榔芋”。每年驚蟄、春分時節開始種植,霜降時即可收獲,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檳榔芋是淀粉含量頗高的優質蔬菜,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且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飲食點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清朝年間列為大清貢品,因而享有“皇室貢品”之稱。

      山東:

      據相關民俗專家介紹,在整個山東都有當天吃飯改善伙食的習慣,只不過各地有所不同,像濟南,早餐吃米飯,中午吃水餃,而膠東地區是中午蒸餑餑、包子;山東慶云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

      山西:

      山西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山西月餅多以油和面,餡子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種類。月餅形狀以圓為主,也有葫蘆形、桃形或月牙形月餅。

      團圓饃

      陜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征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于春節的農歷節日,素有“小年”之稱。中秋節這一天天還未亮,家里的婦女就早早地起床開始忙活了,把清洗干凈的糯米倒進木甑里蒸熟。糯米飯蒸好后,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院壩里,將香噴噴的糯米飯倒進石碓窩里,由兩個人一組開始用粑捶或木杵搗爛它,家里的小孩們則興高采烈地圍著石碓窩觀看大人們一拉一杵搗糯米,期待著能吃上香甜的糍粑。

      山東麥箭

      說到山東中秋美食,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據說,中秋節當天,青島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也作了改善,一般都蒸餑餑、包子,給一家人改善伙食。麥箭就是其中一種。

      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泵耖g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廣東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吃桂花鴨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中秋習俗

      江蘇

      江西吉安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南昌最特別的地方就應該是中秋節送鞋了。在過去,每當中秋節,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一定要回到娘家。這其中,除了是與家人團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雙千層底鞋給父母。因為,在中秋節過后,馬上就要到重陽節,女兒們希望老人能夠在重陽節外出登高,同時也是祈愿老人身體健康。

      每年的中秋佳節,除了要吃月餅外,還習慣吃柚子。柚子在南昌的方言里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有的家庭,在中秋節還會有吃鵝的習慣。此外,在沿襲了古代祭月的習俗的同時,南昌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風俗。

      舞草龍燈是婺源鄉村慶中秋的古老習俗,意在祈福、圖吉利。草龍燈是由稻草、木棍扎成的一條龍。中秋之夜,鄉親們會拿出祈福用的香燈,點燃插在草龍上,長長的草龍燈星星點點,與天空的明月對應,煞是壯觀。

      堆寶塔,是孩子們中秋最歡樂的時光。這一習俗,在全國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晚飯后,孩子們在家門口、巷子里或在河邊,用磚頭堆砌起一個個圓形的空心塔,在塔上擺著月餅和食品,塔下面燒著火。當燈塔內的火堆燃起之時,狂歡時刻便拉開帷幕。而在績溪,當地兒童會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

      中秋節水果

      鮮棗

      俗話說“七月十五紅棗圈,八月十五打棗桿”,中秋前后,脆嫩甜美的鮮棗就到了收獲的季節。鮮棗可謂是維生素c的無冕之王,每百克鮮棗含量高達200~500毫克,明顯高于獼猴桃60~200毫克的含量。鮮棗營養豐富,不寒不熱,而且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風味獨特。

      鮮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居水果之首,是山楂的6-8倍,彌猴桃的10倍,橘子的13倍,蘋果的70-100倍,梨的140倍,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而且鮮棗中還含有黃酮類物質,有利于維生素C的保存。鮮棗其中的鉀、鐵等元素也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所以,每天吃一把鮮棗,即可滿足人體一天的維生素C供應。

      在挑選鮮棗時,不要買顏色發青的棗,棗色發白、發亮且有一定紅色的為最好。如果售賣的棗個頭大小形狀差別不大,也從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棗的品質比較好。挑選鮮棗,也不用迷信個大的,小個頭的棗也可以很可口。品嘗起來脆、甜、不發黏的棗是好棗。而如果發現鮮棗表面比較甜,里面卻不甜,需謹慎購買。

      柿子

      中秋時節,又到了柿子成熟的時候,但是中秋為什么要吃柿子呢?因為一個個紅紅的掛在書上壓彎了樹枝,就像一串串紅燈籠,仿佛代表著吉祥如意。所以,很多家庭會在中秋佳節時購買品嘗。這種水果也是中秋家宴上必不可少的應節應景的小食。

      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等,其礦物質的含量超過蘋果、梨、桃等水果。柿子不僅營養豐富,且醫學價值也很高。柿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柿子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鎮咳、怯痰等功效。另外柿子葉煮水喝,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

      祭月

      江淮賞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賞月。香案供桌大多擺放在庭院中,供桌上擺放的祭品一般都有月餅和水果,有些地方水還加有特殊的供品,如六安貢茶水、蒙城供焦饃等。祭祀時五河是月出鳴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鳴炮染香拜月,屯溪是點上紅燭全家跪拜。祭過月神,才真正開始賞月。

      舞香龍

      徽州的舞香龍,最有特色的是歙縣洪琴村的舞香龍。全村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扎成5條香龍,作“五龍鬧中秋”之舞。中秋之夜,龍頭燈火齊明,龍身插滿蔑香,星光遍體,香龍所到之處,各戶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歡迎助興。

      火把節

      火把節是為了紀念元末農民劉福通(阜陽人)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今天阜陽地區的農村,每到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仍然流行著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以至于當地的百姓干脆直接將中秋節叫成“火把節”了。

      舞草龍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龍習俗。黔縣又稱“舞草龍”,用稻草扎成龍頭,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連成龍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細稻草束作龍尾,每段之間用繩系著,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鑼鼓,上下滾動,歡度中秋。

      堆寶塔

      徽州地區,以磚瓦堆一個中空的寶塔,塔上掛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再將一張桌子放在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

      夜間則內外皆點上燈燭,光輝可愛。

      打中秋炮

      績溪中秋是流行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以稻草扎成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頭上打擊,使其發出巨響。

      舞板凳龍

      每年農歷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晚,休寧田里村村民有自發舞板凳龍的習俗,每戶一節板凳,每節固定上三瓣老南瓜,再插上點燃的香火,最長時達100多節,200多米長,表達鄉親們的團結友愛和慶祝豐收之情。

      竊瓜祈子

      安徽歙縣一帶,中秋節時,大人們讓稚童偷人家的倭瓜或者連娘帶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極臟。用這種方式表示送子。有詩說:“送子中秋記美談,瓜頂芋子總宜男,無辜最惜紅綾被,帶水拖泥那可堪”

      放蓮花燈

      中秋節放蓮花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表達一種對生活的希望。

    【中秋各地美食】相關文章:

    中秋各地美食09-30

    各地中秋美食01-24

    中秋各地美食4篇09-30

    各地中秋美食【優秀】07-05

    各地中秋美食5篇01-24

    各地中秋美食(5篇)01-24

    中秋各地美食通用4篇09-30

    中秋節各地的習俗07-03

    中秋節各地習俗09-13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