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調查報告

    時間:2023-07-07 15:27:43 中秋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秋節調查報告3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調查報告3篇

    中秋節調查報告1

      一. 中秋節的緣起與目的

     。1)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名大學生,我們的視野在不斷地擴展,在不斷地吸收新時代元素同時我們還需要傳統文化的營養。為了提高當今大學生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廣大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和珍惜意識,我們進行了本次關于中秋節的調查問卷,下面是我們的調查結果分析。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了深入了解當代青年對中秋節的認知、關注度等基本情況,本小組采取了調查問卷調查形式,對湛江師范學院的師生和其它大學的師生展開了調查,以下是調查結果的初步分析。

      調查顯示,只有89.43%的大學生知道中秋節的確切時間,10.57%大學生的不清楚中秋節的時間。由此可見,大部分人對中秋節不了解。

      調查顯示,只有31.3%的大學生認為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更受人們重視, 68.7%認為中秋節更受人們重視。從中我們得出,對大部分當代大學生來說,即使西方節日更吸引他們的眼球,當代年輕人追求時尚,愛潮流,性格張揚,但他們還是不會忘了本國傳統的中秋節日。

      調查顯示,只有22.76%的大學生認為“七一”、“八一”這些節日的紀念活動比五四紀念活動更加盛大, 77.24%認為中秋節慶;顒酉鄬Ω鼮榇笮。即使這樣,社會對中秋節的宣傳力度還是不夠。

      調查顯示,對于中秋節的現狀76.42%的大學生表示擔憂,21.14%的大學生覺得無所謂,2.44%認為不重要。中秋節遭受的冷遇,折射出當今社會的“污垢”,也是青年人和社會的一個反思。但大多數人為中秋節的現狀感到擔憂是值得欣慰的。

      調查顯示,51.63%的大學生較清楚中秋節的起由,30.49%的不太清楚中秋節,16.67%的表示只是知道一點點,1.22%的則完全不了解。此現象與同學們的歷史素養和歷史知識面窄有關,因此有必要對同學們的歷史知識進行再教育

      調查顯示,52.85%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舉辦各種活動紀念中秋節,45.93%認為學校應該放假一天,1.22%認為簡單宣傳即可,沒有人贊成正常上課。大部分大學生對中秋節紀念有正確地認識,但放假并不能起到紀念中秋節的作用,只有積極地了解才能真正懂得中秋節的文化。

      調查顯示,在吃月餅時,對于月餅上的圖案,48.78%的大學生表示很在意,38.62%的'大學生會偶爾看看,12.60%的大學生不看,認為月餅好吃就行。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月餅上的圖案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種,但還有一部分的人缺乏這種意識,從中也反映我們對中秋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

      調查顯示,73.28%的大學生都知道吃月餅和賞月是中秋節的習俗,26.72%的大學生錯把賽龍舟和吃餃子當作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只有多些舉行中秋節的活動,讓人們多些體驗中秋文化,才能加深人們對中秋習俗的認識。

      調查顯示,78.05%的大學生選擇和家人過中秋,11.79%大學生選擇和朋友過,8.54%大學生選擇孤身一人,1.63%的大學生選擇和戀人過。這現象說明中秋節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少數的人由于某些原因只能獨自一人過。

    中秋節調查報告2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抖Y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谔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磥懋敃r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辨隙鸫伺e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蹦陱鸵荒,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爸星铩本褪乔锾熘虚g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里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鞍嗽轮星镌抡龍A,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睍镞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中秋節調查報告3

      這個學期,我們班開展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調查研究》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幾個對中秋節特別感興趣,所以成立了一個小組,選擇了研究子課題《瑞安民間中秋節習俗的調查研究》。經過大半個學期的調查研究,我們查找收集了許多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對瑞安民間中秋節的習俗有了許多了解,現在,我們的調查研究活動即將結束,經我們組里成員的討論,我們將調查研究的過程和自己的收獲總結如下。

      一、我們小組的成員

      組長:陳天樂;副組長:陳彤瑤;組員:繆群翔、蔡亞興、郭舒怡、繆鎮遠、吳奕墨、虞舒雯、王彥超、鄭林亦心、李深涵、黃瑞榮、謝尚棟

      二、我們的研究任務

      了解中秋節起源;了解各族中秋節的習俗;了解中秋節飲食習俗;了解人們在中秋節期間還進行哪些其他活動;了解有關中秋節的詩詞和傳說故事。

      三、我們研究的過程

      第三周到第五周:確定研究子課題,確定小組人員;明確小組分工、商量研究內容,制定研究計劃;根據研究內容組成研究小小組,確立小組長。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根據研究內容分頭進行研究;小組定期開展研究情況交流;小小組分頭自查資料,分析不足之處,再繼續研究。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組整理資料;組員寫研究活動的心得體會;各小組長寫研究報告;小組在組內交流(每人都發言)。

      第十六周:寫小組研究報告。

      四、我們研究的方法

      我們小組通過上網,上圖書館、書店看有關書籍、問家長老師以及有經驗的老人等方式進行研究,收集相關資料,實踐中,我們還用照相機記錄了我們部分研究活動內容。

      五、我們研究的成果

     。ㄒ唬┲星锕澋.起源

      經過我們組成員上網、上閱覽室上書店查閱課外書,了解到了有關中秋節的起源說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辨隙鸫伺e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蹦陱鸵荒,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至明清時,中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成了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ǘ┲星锕澋牧曀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但人們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在唐代,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吃著月餅,共同賞月敘談。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ㄈ┪覀兛吹降闹星锕

      現在的中秋節被各種月餅填滿了。月餅越做越好,包裝越來越豪華,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節日前夕,超市里琳瑯滿目的月餅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

      中秋節這一天,媽媽和我拎著月餅早早來到了外婆家。晚飯時分,外婆外公在家里擺開八仙桌,接著在桌上面放置了十只高盤,分別盛放花生,柚、五味香糕,綠豆糕,杏仁酥、蘋果、桔、梨等果品。聽外婆說有的家庭還將收藏的古玩、花卉、盆景、玲瓏奇巧的玩具擺放出來,俗稱“小擺設”。瑞安城關中秋節小擺設在溫州是出了名的呢。此外“炒粉干” “吃番鴨”“吃芋頭”也是咱瑞安人過中秋的傳統習俗呢?墒乾F在,大家不興吃這些東西了,而是喜歡擺一桌酒席,大家聚一聚。

      不一會兒,大家都放下了手頭的事情趕來了,家里變得好熱鬧。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吃著外婆準備的豐盛的酒肴,品嘗著精美的月餅,一邊說說笑笑,其樂融融。只是遺憾的是這天是陰天,沒有月亮,否則,那“分外明”的中秋圓月,一定會給我們的聚會增添許多詩情畫意。

      六、我們的收獲與體會

      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如了解了中秋節的起源,知道了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個傳統節日,又稱“八月節”“團圓節”“拜月節”“月夕”等等,還知道了中國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中秋節習俗。此外,我還收集了不少中秋節的傳說和詩詞,發現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對月” 獨酌,寫下許多不朽的詩篇,如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月下獨酌》《關山月》,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蘇軾的《中秋月》等。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不僅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提高了我們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我們團結協作的能力。

    【中秋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北京環境的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6-03

    中國夢調查報告|調查報告12-26

    調查報告07-22

    調查報告04-23

    調查報告作文寫調查報告作文11-07

    市場調查報告之婚慶調查報告01-09

    用紙情況及廢紙利用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12-27

    中秋節作文:中秋節快樂08-05

    中秋節_關于中秋節的作文02-15

    飲食調查報告07-26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