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時間:2022-05-26 09:38:19 總結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1

      1、我國自然災害多發自然背景:

     。1)氣候背景:

     、傥覈鴸|部瀕臨太平洋,面對世界上的臺風源區(西北太平洋臺風區)。

     、谖挥诘募撅L氣候區,受強大的季風環流控制,降水時空分布極為不均。

     、蹥夂驈碗s多變,氣候不穩定性強。

     。2)地形地質背景:

     、俚匦螐碗s多樣,西高東低,起伏較大,以山地丘陵為主。

     、谔窖蟀鍓K俯沖,印度洋板塊碰撞,地殼運動活躍。

     、厶幵诃h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之間。

     。3)生物背景:

      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土壤和植被類型多樣,滋生和繁殖了多種有害生物。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人文背景: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

      2020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2

      1、巖石分三大類:

     、賻r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诔练e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圩冑|巖(變質作用)。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巖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傥兆饔茫壕哂羞x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诜瓷渥饔茫涸茖雍皖w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凵⑸渥饔茫嚎諝夥肿踊蛭⑿m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俪嗟赖蛪簬В阂驗闊崃ψ饔眯纬,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诟睙釒Ц邏簬В阂驗閯恿ψ饔枚纬,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坌棚L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芨睒O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葜芯曃黠L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流:

     、迾O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邩O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僖苿拥脑颍弘S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

     、谝苿臃较颍壕捅卑肭蚨,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循環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大循環)、陸地循環(水量很少)、海洋循環(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僦械途暥取愿睙釒橹行牡拇笱蟓h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

     、谥懈呔暥龋ㄖ饕副卑肭颍愿睒O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勰习肭蛭黠L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

     、鼙庇《妊蟮募撅L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賹夂虻挠绊懀号髌鸬皆鰷、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趯Q笊锏挠绊憽獫O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

      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蹖Q笪廴镜挠绊懀河欣谖廴疚锏臄U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軐Q筮\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3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1)龐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范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布于東部地區,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1)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2)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3)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于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歸納4

      1、晨昏線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

      2。晨昏線的判讀在日照圖上

      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

      一是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于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于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是晨線,18時是昏線。

      3。晨昏線的特點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小于0。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夏至、冬至時與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小時,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4。晨昏線的移動

      一般地,如果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晨昏線在如圖1~3范圍內移動。1、2、3分別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時晨昏線的位置。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導致全球晝夜平分;6月22日擺動幅度,導致北半球晝最長,南半球夜最長;12月22日擺動幅度也,導致南半球晝最長,北半球夜最長。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