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音樂的手抄報

    時間:2022-10-28 15:22:02 手抄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和音樂的手抄報

      現如今,大家都看到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有效培養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和音樂的手抄報,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和音樂的手抄報

      手抄報一:

      手抄報二:

      手抄報三:

      拓展:音樂小知識大全

      1、什么是音樂?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問題,說法很多。筆者認為音樂是一種聲音藝術而非視覺或其它什么感覺藝術。把樂音(有時也適當使用噪音)按一定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這種藝術就叫音樂。 

      2、什么叫噪音?什么叫樂音?

      聲帶、琴弦、木頭板、馬達等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波,聲波通過空氣傳播進入我們耳朵,就使我們聽到聲音。聲音有噪音和樂音之分:振動無規律聲音,如木頭板聲、馬達聲等,叫噪音;振動有規律,如人聲帶發出歌聲,由琴弦發出琴音等,叫樂音。音樂中所用音主要是樂音。

      3、什么叫音高?

      樂音聽起來有高,有低,這就叫音高。音高是由發音物體振動頻率高低決定,頻率高聲音就高,頻率低聲音就低。比如女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高,男人唱歌時聲帶振動頻率低,所以男聲比女聲低。 

      4、什么是簡譜?

      簡譜是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來記錄音高一種記譜法,讀過書中國人幾乎都認識它。這種記譜法是法國修道士蘇埃蒂1665年提出來。后來,將它加以改進和積極推廣竟然是法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由于這種記譜法不方便于記錄多聲部、復雜音樂,在歐洲幾乎從未普及過。1882年前后,美國人梅森到日本講學時把它傳入日本,19世紀曾有一度在日本學校通用過,不過后來他們也不用。清朝末年,簡譜通過留日學生傳入我國。1904年,沈心工先生編寫“學校唱歌法”一書出版,曾風行一時,從此簡譜便在我國普及開來。筆者認為,簡譜作為一種大眾化記錄方法,在我國普及和推廣音樂方面曾經而且仍在發揮很大作用。不過由于它記譜有不少局限,而且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又都不用它,我們應當創造條件推廣、普及五線譜,以利于提高音樂水平及與世界各國進行音樂文化交流。

      音樂語言要素

      作曲家創作樂曲,也象文學家寫詩歌、小說一樣,有一套表情達意體系,那就是音樂語言。音樂語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復調、調式、調性等。一首音樂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美,要通過多種要素才能表現出來。

      【旋律】

      又稱曲調,它是按照一定高低、長短和強弱關系而組成音線條。它是塑造音樂形象最主要手段,是音樂靈魂。

      【節奏】

      各音在進行時長短關系和強弱關系。由于不同高低音同時也是不同長短和不同強弱音,因此旋律中必須包括節奏這一要素。

      【節拍】

      強拍和弱拍均勻交替。節拍有多種不同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節奏是按照一定拍子而進行。

      【速度】

      快慢程度。為使音樂準確地表達出所要表現思想感情,必須使作品按一定速度演唱或演奏。

    【和音樂的手抄報】相關文章:

    音樂相關手抄報07-06

    我和音樂作文07-04

    我和音樂的故事08-03

    我和音樂作文05-27

    我和音樂的故事08-08

    和音樂有關的文案10-31

    教育和健康的手抄報06-17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03-25

    我和音樂的故事作文04-07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