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樂樂動物園造房子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時間:2022-12-14 16:04:0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為樂樂動物園造房子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每個班級的自主性游戲中,總有一個與建構相關的活動區域。在“可愛的小動物”這一主題中,我們將建構區域命名為“樂樂動物園”,并將收集來的一些動物玩具放在“樂樂動物園”內,鼓勵孩子們為小動物造房子?刹恢獮槭裁,孩子們總是熱情不高,這個角落經常是空無一人。難道小班孩子不喜歡建構游戲?到底該怎樣調動小班孩子參與建構游戲的積極性呢?

    為樂樂動物園造房子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一)

      一天,在調整娃娃家游戲環境的時候,我在教室進門的地方創設了“門前小花園”,主要是想把孩子們在美工區制作的一些“花”布置在區域里。為了使這個區域看起來更豐富一些,我就在“小花園”放了些小雞、小鴨等動物玩具,還從“樂樂動物園”搬出了僅有的幾幢房子。

      第二天,游戲結束的時候,彎彎拿著一幢用積木搭的房子說:“徐老師,我把這幢房子放到小花園給小雞住咯!”

      “好的,好的!蔽壹泵Υ饝。講評時更是大大夸了彎彎一番。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接下來的幾天里,每天都有不少孩子去“樂樂動物園”造房子,并把造好的房子放入“門前的小花園”。

      “喲,孩子們造的房子真好看!”經過的家長都這樣說。

      “這是誰搭的房子,真聰明!编彴嗟睦蠋熞瞾砜洫。

      孩子們的建構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

      (二)

      孩子們的熱情感染著我,可是仔細觀察,我又發現:游戲時孩子們總是在積木箱里不停地翻動,選擇他們所需要的積木,經常翻得滿地都是積木,一片狼藉。究竟應該怎樣來呈現積木呢?帶著疑惑,我翻閱了《幼兒游戲通論》:“在玩積木之前,先把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積木挑選出來,分門別類擺放。天長日久,幼兒會覺察到整體和部分之間的數量系!庇谑,我開始嘗試將區別最明顯的樂高積木按照孔的多少如2孔、4孔、6孔……拱形積木和輔助材料來擺放。

      一天,宴庭連續拿了四個8孔積木壘高,最后加了一個屋頂。她舉起手中的積木朝我炫耀。

      “這是什么呀?”我問。

      宴庭說:“這是我給小動物造的房子!彪S后她把“房子”放好,說:“我再搭!

      她選了三個10孔積木壘高,又選了兩個6孔積木搭上去,再選了一個10孔積木加在底部,最后選了一個屋頂加上去。

      她用同樣的方式,選擇同類的積木搭房子,一幢又一幢。

      從孩子們選擇積木的果斷中,我看到:分類擺放積木,可以使得孩子們更有目的地選擇積木。

      沒過幾天,小花園里的樓房已是鱗次櫛比?擅恳淮狈孔佣际菈靖叨,動物依然沒有家。

      (三)

      記得當初設計“樂樂動物園”時,我想讓孩子們建構圍合起來的房子,可是現在孩子們卻沒有實現我的意愿。帶著探究的心態,我再次進入了孩子們的游戲。

      那天,鑫杰在建構區用平鋪連接的方式將圓形的積木(如圖1)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根直線。

      我說:“你想想,怎樣將小動物圍在圍欄里?圍欄是什么形狀的?是一根直線嗎?還是別的什么形狀?”

      鑫杰說:“一根線!

      “應該是轉彎的,應該是方方的吧!蔽医ㄗh。

      鑫杰將直線分成兩段,連接成了一個直角的樣子,問:“這樣子嗎?”

      “好像有點意思!蔽一卮。

      鑫杰一邊搭一邊說:“搭個正方形!彼昧12個單元積木,兩條邊是4個連在一起的,另兩條邊是2個連在一起。他用手不停地把積木搭成正方形,但是積木不停地散架。

      我問:“這是正方形嗎?”

      在不斷地連接中鑫杰終于搭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圍欄。

      仔細分析,我做了這樣的解讀:圓形結構材料不太適合小班孩子用于搭建圍欄,它連接的不牢固性給孩子的建構過程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于圍欄,孩子沒有直接的經驗。因此,開始時孩子滿以為圍欄是直線的,但當我提醒孩子圍欄應該是正方形時,孩子又缺乏“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短”的經驗,所以在將12個單元積木試圖搭成正方形時才會造成建構的失敗。

      我又考慮:怎樣的材料才是合適小班孩子建構的?或者說是合適我們的建構主題“樂樂動物園”?怎樣才能豐富孩子關于“圍欄”的相關經驗,推進孩子的建構水平?是不是“圍合”不符合小班孩子的建構水平?

      再次翻閱資料:“積木建構技能的發展是:非建構活動→堆高、平鋪和重復→架空→圍合→模式→表征→為游戲而建構。四歲左右的孩子建構水平明顯提高,可以持續搭建約2小時!蔽疫了解到:建構活動有助于孩子空間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圍合形成空間。

      由此,我沒有停止“圍合”這一建構要求。

      我試著用提供的所有建構材料(指投放在建構區的所有不同種材料)進行“圍合”,在嘗試的過程中我發現,每種材料都有它的特點,并非每種材料都適合“圍合”?紤]到材料與“圍合”要求的匹配,考慮到材料連接的穩固性,我決定只選用樂高積木作為“樂樂動物園”的建構材料。為了保證材料的數量,我又去鄰班進行協調,投入了兩倍的樂高積木。

      我還做了一些圖形的底板(如圖2)和范例(如圖3)放入建構區,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與這些材料的互動理解“圍欄”,也想為他們的“圍合”提供一定的提示。

      (四)

      這些環境的調整和材料的提供究竟能否發揮我預想的效果?帶著疑問,我來到了建構區。

      米琪拿起一塊正方形的底板,干脆地選了兩個12孔的積木和一個8孔的積木放在底板的邊上,正好將正方形的一條邊填滿。然后,她拿了兩個拱形積木安在了兩塊積木上,依次將積木連接在一起。

      她又拿了一個12孔的積木,兩個8孔的積木將正方形的另一邊填滿。在轉角處,她依舊用拱形積木來連接(如圖4)。

      在建構正方形的第三條邊時,她拿了一個12孔的積木和三個8孔的積木,鋪在了正方形的另一條邊上,積木的長度超過了正方形的邊。她不斷地調整著,試圖將積木的長度與正方形的長度做到完全吻合。但是,多次調整失敗后,她放棄了。她依舊用拱形積木來連接。

      建構最后一條邊時,由于積木有限,她只能選擇一個8孔的積木和五個4孔的積木,連接處她依舊選了拱形積木。由于拱形積木的間距是6孔,她沒有將兩個相鄰的4孔積木連在一起。但是她依然說:“徐老師,房子造好了(如圖5)!

      整個過程中圖形底板起到了很好的“圍合”暗示作用。從孩子選擇不同的積木來填滿正方形邊長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邊也給了孩子選擇怎樣尺寸的積木提供了一定的暗示,但也為孩子在選擇積木時設置了障礙。觀察發現,“圍合”的難點在于積木和積木之間的連接,孩子并不能夠真正理解連接的意義。

      回顧孩子游戲的四個過程,我對建構游戲的環境創設和材料提供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作品的展示要能讓他人觀賞和分享

      原來的“樂樂動物園”為孩子們創設了展示作品的平臺,但由于位于教室的角落,作品被觀賞、認可的機會不多!伴T前的小花園”位于教室的門口,孩子的作品除了被同伴觀賞以外,還得到了家長及其他教師的認可,更好地激發了孩子的建構熱情。

      積木的擺放要便于選擇、數量充足

      按照積木的形狀、顏色或其他特點分類擺放,能夠使孩子更有針對性地思考和選擇積木。宴庭的壘高建房過程非常果斷,迅速地選擇積木,幾乎進入到“模式”這一建構水平。保證足夠數量的積木也能更大程度地滿足孩子的建構愿望。

      積木品種的選擇要與搭建主題相匹配

      用“圍合”的方法給小動物造房子,需要穩固性強的積木,比如樂高積木。鑫杰之所以沒能完成“圍合”的任務,是因為他選擇了圓形積木,積木的不穩固性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干擾。

      輔助材料的提供要在觀察的基礎上不斷調整

      觀察讓我了解了孩子的已有經驗和所需要的幫助,如孩子缺乏“圍欄”的認知經驗,對正方形的認識模糊等,為此我提供了形狀底板和范例幫助他們。在觀察中我也發現和了解到孩子在“圍合”中碰到的真正困難是“連接”。所以,材料的提供也要根據孩子的需求不斷調整。

      可以在小班提“圍合”的要求

      從我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我曾經質疑——“圍合”是否符合小班孩子的建構水平?我從書上尋找到了一些理論支撐,也請教了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老師,可以在小班的建構要求中提“圍合”的要求,建議采用積木讓孩子來進行“圍合”,這符合小班孩子輕結果、重過程的建構特點。

    【為樂樂動物園造房子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造房子》課后反思06-22

    大班音樂活動造房子教案07-02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0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7-24

    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8-15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5

    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04-02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0-22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5-18

    幼兒教師禮物教育隨筆04-16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