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納風險投資企業應避免的誤區

    時間:2022-07-04 08:30:05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吸納風險投資企業應避免的誤區

      企業獲取風險投資中有哪些常見的盲點?企業又該如何加以避免呢?就此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中智投行企業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小文、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品高、上;酃雀呖萍紕摌I中心副主任張梅三位專家。他們根據自己平時接觸的案例,總結出企業在吸納風險投資時常見的幾種誤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盡職調查”不配合

      來自浙江的錢先生獲得了一種智能電熱水器的專利,并投資150萬元成立了工廠。錢先生非?春米约旱捻椖,為了改進技術擴大銷售規模,他于2004年11月帶著該技術來到了上海市投融資洽談會上。

      投資方了解情況后告知他,該產品雖然獲得過專利,但這并不能保證產品的“絕對競爭優勢”,所以要等“盡職調查”(對項目進行的專項調查)后才能繼續洽談。

      對此,錢先生不能理解,為什么這樣好的項目還要調查,這不是有意為難嗎?當場就與投資方產生了爭執,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點評:

      企業(個人)獲得專利或者獎項,一般來說不會成為投資者所關注的重點,除非是入圍國家863、923計劃這樣權威的評選。

      在決定投資之前,投資者通常會進行“盡職調查”。對于融資者來說,不能對自己產品盲目樂觀,而是應該采取積極配合的態度。

      夸大利潤前景

      某醫藥企業開發了一種具有緩解關節疼痛的自助式的儀器,按照預期,他們把該儀器定價為580.后來,他們才發現,市面上已經有同類產品,雖然效果略為遜色,但定價只有300多元。

      在進行融資答辯時,該企業把市場前景描繪得“一片光明”,并斷言一只杯子的利潤空間有200多。當投資方問起有何潛在的市場風險時,他們將自家產品對與同類產品相比定價過高的缺點避而不談。

      投資方在調查后認為利潤空間沒預期那么高,便放棄了投資計劃。

      點評:

      融資方要對投資方坦誠相待,在信息上要完全透明,特別是在進行答辯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夸?,或將可能存在的風險隱瞞。而應坦誠地說出可能存在的風險,并自信地說出預備的解決方案。

      風險投資不可能沒有風險,投資者關心的就是融資方是否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如果融資方明知有風險避而不談,還可能被投資方認為自己人品有問題,這一點恰恰就是投資方最擔心的。

      融資未到先花錢

      最近劉先生可“傻眼”了。上個月他與一家創投企業談妥了一筆500萬元的融資,約定資金本月到賬。

      劉先生吸引投資主要是為了擴大生產,所以在簽訂協議后,他就把原來計劃購買原料的資金購買了設備,準備等風險資金到賬后,再一次性采購原料。

      然而,到了約定的期限,資金卻沒有到賬,一打聽,投資人又看好了另一項投資項目,離他而去了。

      點評:

      融資人一定要切記,資金沒有到位之前,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所以工作還是要按照原來的目標,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千萬不要陷入劉先生這樣“等米下鍋”的被動局面。

      投融資的過程其實就像是“男婚女嫁”的過程,一定要“情投意合”才行,不能有半點勉強。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融資方最好不要去訴訟,也不要指望訴訟后的強制執行,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很多類似的案例表明,按照合同的約定,讓投資方作出一定的賠償才是有意義的做法。

      失去“自由”苦惱不已某公司老總董先生最近很苦惱,原因是前段時間他獲得了一筆風險投資,本以為從此以后,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融資后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大到公司是否履行創業計劃、內部管理制度,小到員工發放工資獎金、購買設備都要經投資方派來的“管家”審批,失去“自由”的董先生為此苦惱不已。點評:

      這種情況下,對于企業來說,只有“華山一條道”——適應被監督。投資方投入了資金,他們必然要對這筆資金負責,他們把關企業的收支也是為了讓企業經營保持良性循環。一旦市場產生了變化,他們也會來幫助企業修正計劃并把握目標。企業適應了“被管理”,也意味著企業已經理解了風險投資。

      投資中止后束手無策

      張先生獲得了300萬元融資,但這些錢分3次才能拿到:企業登記注冊以后,可以獲得第一筆;在半年后銷售完成50萬元,可以拿到第二筆;最后一筆則是1年后,銷售實現100萬元時才能拿到。

      注冊成功,張先生順利獲得100萬元。然而,在接下來的半年中,他的銷售并沒有預期那么好,只有30萬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方停止了投資,張先生一下子感到束手無策。

      點評:

      其實張先生碰到的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很多投資公司為了規避風險,都對融資者有所“鎖定”。對于融資者來說,除了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融資者在獲得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充分調查,對產品的市場前景有準確的預期,以免徒勞無獲。


    【吸納風險投資企業應避免的誤區】相關文章:

    勞動仲裁過程中應避免的幾種常見誤區07-11

    職場新人理財需要避免的誤區07-11

    面試應避免10大錯誤07-13

    職場社交應避免的不良心理07-13

    職場人應避免7種不好的心態07-13

    申請勞動仲裁應避免七種風險07-11

    我應如何順利辭職,避免支付違約金?07-12

    面試官應避免的錯誤及相應補救措施07-11

    避免“形式意義重于實質作用” 結構化面試應用的誤區07-13

    企業如何避免優秀員工離職?07-11

    黄频国产免费高清视频_富二代精品短视频在线_免费一级无码婬片aa_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